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Z0203发展心理学Ⅱ(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二、简答题
2. 现在有的父母让很小的孩子参加许多学习班(比如:书法、舞蹈、乐器等),请你根据格赛尔的“成熟一学习”说对这一现象进行评价。
【答案】(1)格赛尔的“成熟一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儿童心理和动作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展开的过程,是由机体成熟所决定的。格赛尔的理论核心是“成熟一学习”说,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即成熟与学习,并认为成熟更为重要。他曾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选取了一对双生子T 和C 参加实验,他安排T 从出生后的第48周起每曰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 不做爬梯训练,从53周起C 开始爬梯训练,每日10分钟。结果发现C 只接受了2周的训练,在爬梯的各种动作指标上就达到了T 的水平。他由此得出结论,在儿童尚不成熟时,学习的效用很小,只有当儿童内在的条件准备好后,学习才能起作用。
(2)对学习班的评价
为了发展早期儿童的动作,鼓励和实行有计划的动作训练是很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训练的作用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动作发展还决定于个体生长发育的情况。在个体还没有成熟或准备不好的时候,就去对他进行各种训练会产生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儿童的大量时间被这些训练占用,却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还给儿童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根据儿童发展的特征,儿童在很小的时候进行各种游戏对儿童的智力和社会发展会带来重要的影响,这方面的时间却被没有效果的学习班所侵占,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但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遵从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艾宾浩斯从自己为被试,采用机械重复记忆方法对遗忘规律进行定量研宄,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使用的材料是什么?
(2)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指标是什么?
(3)用简图画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4)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答案】(1)无意义音节,即若干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 (2)节省的百分数=(初学所用时间-重学所用时间)/初学所用时间*100%
(3)要点是先快后慢,最后变化很小,遗忘和保持都是时间的函数。
(4)在学习之后,遗忘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是最初进展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4. 在一项英语单词记忆实验中,要求一批被试分别采用机械式、联想式、理解式方法记忆。100个英语单词。各组被试正确回忆量的方差如下表所示。试检验各组方差是否齐性。[取)
【答案】用最大F 比率法进行齐性检验,具体步骤如下:
(1)已知:最大方差
三组被试人数分别为
(2)计算F 值
(3)计算自由度
分子自由度:rf/=3l-l=30
分母自由度:办=29-1=28
(4)查Fmax 临界值表 查表
(5)结论
因此,方差齐性。
5. 简述心理实验过程的主要流程。
【答案】(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实验设计与实施;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研究报告的撰写。
6. 简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因素。主要是指生理因素,它包括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的生理发展。先天素质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在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这些特征通过遗传而获得。儿童的先天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随着儿童生理(特别是神经系统)上的不断生长、发育,逐渐成熟,其心理日益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遗传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是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②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和教育因素。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生产方式及由此决定的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此外,还有家庭、邻里、亲友等。这些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方向和个别差异。在环境因素中,教育又具有特殊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科学的教育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没有适当的教育措施就无法指导儿童的认知发展。
(2)遗传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现代研究者已开始深入地研究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①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他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各占若干比例或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关系。而且这种理论认识到两种因素的动态的历史的相互影响,即有机体当前的行为不仅受当前环境及遗传物质的影响,而且可能受其遗传基因和过去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是在环境②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他认为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
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③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与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这个内部矛盾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