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世界经济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导致金融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原因?
【答案】金融全球化虽然是一个金融问题,但其产生和发展则根源于实体经济即全球生产、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金融是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战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和贸易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为国际金融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大发展,为国际贸易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大发展,直接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特别是对金融服务业投资的迅速增长,既是金融全球化的更直接的促进因素,也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不仅导致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增长,而且使发达国家通过服务贸易这一途径进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业;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全球直接投资的迅速増长,不仅推动了金融机构的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的疆界,而且为金融的全球化创造了必要的实体经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导致金融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原因。
2. 导致年代后期各国金融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导致:
方面:
(1)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拆除了阻碍资金跨国流动的藩篱,使各国的金融机构能够更为自由地跨越国界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进行金融交易,从而使原本独立运行的一国金融逐渐融入到全球金融之中,各国的金融市场也因此而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金融创新的发展
金融创新的发展使各种新的金融工具成为引导资金跨国流动的载体,最终将各国的金融市场真正联结在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金融运作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一国政府尤其是某个大国政府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变化,常常会通过一体化的金融市场,迅速地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同样,无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动还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动,都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从而使各国金融市场的价格走势趋于一致。
总之,金融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各国金融活动联系的日益紧密即一体化,而且也意味着各国金融风险发生机制联系的日益紧密或趋同,其集中表现就是金融危机的全球化。
年代后期各国金融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
3. 如何看待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
【答案】发展中国家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与调整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率,从而扭转了经济恶化的趋势。
从不同地区来看,东亚地区由于其原有的发展模式在强调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同时也强调政府的理性、效率与自律性,政府干预的消极效果较小,在贸易发展战略上原本即实行外向型的出口导向战略,公共政策比较积极,重视对技术进步的投入,加之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的调整更加灵活,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经济増长势头强劲,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更是蓬勃发展,一直以高于发达国家两倍以上的速度在发展,1995年东亚的GNP 增长8.5%,而同期世界经济増长则为拉美地区各国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后普遍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对原有的“拉美模
以上的稳定增长,整式”尤其是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同时其经济自由化尤其是金融自由化的步伐更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整个拉美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连续4年保持
个20世纪90年代,拉美经济的年均増长率高达
大大高于20世纪80年代的 ,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拥有5亿人口的拉美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2万亿美元,在西半球乃至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非洲国家也进行了相应的经济改革。非洲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度呈下降趋势,到1994年开始回升。1994年到1999年,非洲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近
年,有12个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
年的减少到1999年的高于1990年的1999还有30个国家保持了正增长。通货膨胀率从1995但是由于非洲人口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加之改革力度较小,且时断时续,因此其人均GNP 増长率一直负增长,到1995年才呈现正数。可见,发展中国家经济虽都有所发展,但发展仍是很不平衡的,它们之间的经济差距在拉大。
4. 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其意义如何?
【答案】(1)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位不断上升;③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2)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提高的意义
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提高的意义主要有:①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势必导致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打破美日欧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三分天下的格局,促进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并有助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目前由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主导的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主要代表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体现了由它们倡导的经济观念,不能充分体现后起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甚至还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以及在世界经济中影响的增强,无疑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得到更有力的表达和维护。这对于促进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善,建立更为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无疑是一个积极的重要因素。②同时,中国经济的崛起对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5.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案】(1)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的发展阶段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大体上都经历了四个时期:①从战争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经济恢复时期;②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的经济高速増长时期;③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的经济“滞胀”时期以及其后到90年代初期的经济调整时期;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时期。
(2)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主要有:
①经济恢复时期的特点:经济恢复最为迅速的是西欧各国。到1948年,除战败的德国和意大利外,西欧国家经济都恢复并超过了战前1938年的水平。就整个西欧来说,到1950年已完全恢复到战前水平。日本恢复较迟,大约用了10年的时间。
②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特点: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③经济滞胀时期以及经济调整时期的特点: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升高;物价大幅上涨。面临着经济“滞胀”的困境和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发达国家政府开始重新思索以往的经济政策及其失误。自1982年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曾出现了长达八年的经济持续增长。但总体看,发达国家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
④“新经济”时期的特点:经济知识化,即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増长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网络化,是指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的时间缩短,空间缩小,频率加快,协同性增强,效益增大;经济全球化,即由于经济知识化、网络化的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组合发生了很大变化。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货物贸易自由化。按框架协议规定,2003年7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行WTO 最惠国关税率,2010年和原东盟6国建立贸易自由区;而东盟新成员建成的时间为2015年。
(2)服务贸易自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业自由化的基本原则是在GA TS 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成员国彼此间服务业合作,减少服务贸易限制,逐步实现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自由化。
(3)区内投资安排及便利化措施。中国与东盟在增加投资规则和管理的透明度、建立投资制度等方面将加强合作,促进区域内资本流动和增强对区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4)多层次全面性的合作。中国东盟合作领域广泛,包括货物贸易、劳务、金融、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产业合作、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林业及其产品、能源及次区域开发等领域,并确定了重点合作领域即农业、信息及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和湄公河流域开发。
(5)对东盟新成员制定了灵活措施。对东盟新成员提供特殊和差别待遇及灵活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