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世界经济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世界经济概论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世界经济概论考研题库(二) . 8 2017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世界经济概论考研题库(三) 15
一、简答题
1. 区域货币合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是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与区域货币合作有关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后来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修正、补充和进一步阐述了蒙代尔最初提出的这一理论。
综合各种观点,最优货币区应该是由那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也比较协调的国家所组成的独立货币区。这里所说的“最优”,是指区内国家通过协调各自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对区外货币的汇率浮动,达到区内国家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总的来说,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包括要素自由流动、汇率统一以及经济政策协调这三方面的内容。另外,最优货币区的成员国,必须放弃一定的政策自主性。
2. 世界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世界生态环境恶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
造成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主要有:①工业烟尘与粉尘;②工业废气;③机动车尾气。
(2)臭氧层破坏
自美国杜邦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开发出氯氟烃化合物(CFC )即氟里昂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里昂已达2000万吨,使臭氧层遭到极大的破坏。臭氧层遭到破坏,意味着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紫外线的直接威胁。
(3)酸雨
酸雨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空中死神”。它使土壤酸化、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建筑物受到腐蚀、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3)垃圾
由于垃圾的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危害范围广,垃圾已经成努困扰人类社会的世界性难题,全球几乎所有韵城市都受到垃圾污染的困扰。
(5)地球变暖。
由于工业污染的加剧,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氟里昂等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即温室气体)大量增加,大气浓度升高,吸收热量增多,致使气温上升,地球变暖。
3. APEC 的诞生的过程及其意义如何?
【答案】(1)APEC 的诞生的过程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①酝酿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1980年;②半官方协调阶段:1980〜1989年;③官方协调阶段:1989年以后。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首次在堪培拉举行,此次会议标志着APEC 的成立。1993年在西雅图召开APEC 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后,召开了首次APEC 成员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至1998年召开的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和第六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APEC 成员增加至21个。
(2)APEC 诞生的意义
APEC 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表明亚太经济合作机构已由基本属于民间性协商机构向官方的政策协调和协调机构过渡,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已步入实质性阶段,并且已开始着手实施具体合作项目。
4. 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期间的“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
【答案】转轨之初的俄罗斯试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然而事实却证明,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反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把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形势比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的经济形势糟糕,那叶利钦时期的经济形势比戈尔巴乔夫时期更糟。俄罗斯自1992年初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直到1998年的6年间,除1997年经济略有回升外,经济一直大幅度下滑,并与脱缰般的恶性通货膨胀相伴。整个经济倒退了将近20年。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迅速扩大,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人利用手中特权产生的。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化。政治上的不稳定又反过来使经济进一步恶化。
5. 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答案】(1)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主要有:①科技革命的大发展;②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③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④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表现
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表现在于:①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②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③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増,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増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④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⑤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6. 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其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案】(1)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②经济结构呈现二元化;③产业结构相对落后;④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2)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类型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类国家群体,由于各自的自然条件、历史传统、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情况复杂,其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根据各国具体情况的不同,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发展中国家分成不同的类型:
①按人均国民收入(GNI )标准来划分是0前最普遍的分类方法,据此可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高收入但仍处于发展中的国家。
②按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和工业化进程的标准,可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如下五类: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型发展中大国;最不发达国家。
7. 怎样认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趋势?
【答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趋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各个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而制订的总体规划、战略方针及相应的经济政策。
(2)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趋势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①国有企业的私有化;②放松商品价格管制;③金融自由化;④产业结构的调整;⑤调整对外经济关系,实行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
同时,还应做好: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在继续放松管制、强化市场机制的同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制定更加完善的市场行为规则,促进经济政策与制度安排的透明化、健全化、规范化,并避免过于仓促的自由化改革;在继续实施对外开放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内需,促进内部资本积累,减少对外部市场和资金的依赖性,等等。
(3)除了上述经济体制与发展战略的调整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一些对策:①充分认识自身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被动性,协调好开放的步骤和速度;②增强国力,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③积极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8. “新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其成因是什么?
【答案】(1)“新经济”的基本特征
“新经济”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①经济知识化,即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増长是以知识为基础的;②经济网络化,是指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的时间缩短,空间缩小,频率加快,协同性增强,效益増大;③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经济知识化、网络化的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组合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