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950经济学综合(含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之世界经济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战后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其主要手段有哪些?有哪些作用和影响?
【答案】(1)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原因
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原因在于:①市场缺陷,国家调节的直接目标,就是矫正“市场失效”;②社会、政治和其他的原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保护个人权利,科技发展与技术进步,国家和全球问题的解决。
(2)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手段
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手段主要为:①制度调节;②政策调节;③经济计划化;④社会调节;⑤国际经济协调。
(3)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作用和影响
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的作用和影响表现在:①国家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迅速或稳定发展;②国家调节造成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③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的新变化。
2. 为什么说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导致金融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原因?
【答案】金融全球化虽然是一个金融问题,但其产生和发展则根源于实体经济即全球生产、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金融是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战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和贸易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为国际金融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大发展,为国际贸易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国际贸易,特别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大发展,直接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特别是对金融服务业投资的迅速增长,既是金融全球化的更直接的促进因素,也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不仅导致全球服务贸易迅速增长,而且使发达国家通过服务贸易这一途径进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业;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全球直接投资的迅速増长,不仅推动了金融机构的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的疆界,而且为金融的全球化创造了必要的实体经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导致金融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原因。
3. 什么叫做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发展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答案】(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概念。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
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产物。
(2)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因
从深层次和根本性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产物。具体地说:①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③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④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
4. 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即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増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増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简言之,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5. 区域货币合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是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与区域货币合作有关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后来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修正、补充和进一步阐述了蒙代尔最初提出的这一理论。
综合各种观点,最优货币区应该是由那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也比较协调的国家所组成的独立货币区。这里所说的“最优”,是指区内国家通过协调各自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对区外货币的汇率浮动,达到区内国家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总的来说,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包括要素自由流动、汇率统一以及经济政策协调这三方面的内容。另外,最优货币区的成员国,必须放弃一定的政策自主性。
6. 世界市场的涵义及特征。
【答案】(1)世界市场的涵义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世界市场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2)世界市场的特征
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包括:①统一性,这是指世界市场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世界市场并不因为各种社会制度和经济主体并存甚至是对立而被割裂;②竞争性,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这种竞争性主要表现为商品国际交换中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③扩展性,世界市场的扩展性,源于工业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扩张性,除了战争或危机的年代,世界市场的范围、规模及容量都在不断扩大,在科技革命浪潮所引发的工业高涨期间则更具飞跃的势头。
7. 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答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的新特点主要有:
(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2)除了股权式并购外,属于非股权参与方式的国际战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
(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宄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8. 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人口多,消耗的资源势必也多。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导致全球性资源危机。
(2)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这种人口增长方面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加大南北经济差距,富国越富、贫国越贫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
(3)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达国家离不开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也离不开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贫困,必然拖住世界经济増长的后腿,世界经济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增长和稳定。战后,世界上不时发生的移民潮、难民潮、偷渡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密不可分。
二、论述题
9. 试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答案】(1)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这种历史趋势,给后进的中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历史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更加充分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为经济现代化建设事业营造更加宽广的外部空间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