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15 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27 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40 2017年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5公共管理理论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51
一、概念题
1. 模型方法
【答案】模型方法是指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模型方法在满足政策系统整体性的要求下,力求抓住本质、化繁为简,为处理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
2. 正式议程
【答案】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己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在程序上表现较为正式和固定,在方法上表现比较严谨和精确,在内容上表现较为具体和集中。
3. 政策效果
【答案】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在公共政策评价中,政策效果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 公共政策的非预期影响; 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各种环境的变化; 投入公共政策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公共政策所取得的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问的比率。公共政策评价中的政策效果有如下儿种类型:①直接效果:②附带效果:③潜在效果:④象征性效果。
4. 间断性均衡
【答案】间断性均衡认为,利益集团政治权力在长期来看是平衡和相对稳定的,而一旦公众对公共性的理解突然有了变化,或者集团寻求打破已有的利益格局,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大多数情形下,美国的政策过程呈现的是一种稳定和渐进主义的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偶尔会出现不同于过去的重大变迁。间断性均衡框架的核心在于,长期的稳定之后会有一个急剧的改变,然后又是一个长期的稳定时期。因此,不能简单用渐进决策模型来解释政策改变,政策并不是一直都处于一种渐进的逐渐的改变过程当中。
5. 政策评价
【答案】指对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这一研究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政策结果评价。
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各种结果。若政策结果实现或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政策目标,可称这项政策是有效果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政策结果评价是对政策执行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程度的评价; (2)政策效益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人们所需求的结果,这是件好事。但要看到政策结果产生的基础是人们自觉的政策投人,包括各种资源。假如同样的政策结果,一个投入很多,一个投入很少,显然后者的政策效益要高。政策效益评价是对政策结果和政策投入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评价;
(3)政策效力评价。政策付诸实施,产生了对社会及政策对象的综合影响力。这种影响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有长期、短期效应,有直接、间接效应。政策效力的评价是对政策所产生影响的综合评价。
6. 政策目标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目标涉及“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基本的政策目标包括增长、效率、稳定和公平。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围绕问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 二是量化,给目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使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可以分析得较为清楚。
7. 政策系统
【答案】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8. 可行性分析
【答案】可行性分析,是对规范研究中所提出的方案进行考证,论述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否具备了条件与能力。在政策分析中,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方面表现在政治、技术及经济的可行性上。
(1)政治上的可行性。政府的政策,从最终的实际执行结果来看,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它反映整个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与此同时,作为指导社会成员行为准则的政策,必须反映和代表那些具有共同经济地位的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在我国,强调政策的实施结果,首先要有利于政治稳定,这是政治可行性考虑的出发点。
(2)经济上的可行性。其基本目的是全面研究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益。在制定政策与实施政策中,都需要消耗资源,即消耗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各种资源。考虑经济效益,既要重视投入项,
更要重视产出项。
(3)技术上的可行性。其主要表现在实现目标的科技手段上。政治、经济及技术的可行性分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成功的政策,往往要全面地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行性,并选出一个最佳结合点。
二、简答题
9. 简述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答案】企业型政府是指在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理论改造传统运作方式,使其具有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政府。企业型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简言之,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型政府。其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1)重视成本效益关系。企业型政府改变过去只关心投入而不关心产出的做法,强调政策、规划、项日的成本效益关系,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2)强调顾客导向。政府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应有强烈的当事人取向,施政目标应以公民的需求为考虑,视顾客为关怀的对象,强调对顾客负责,并以顾客满意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
(3)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主张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提供公共服务; 使民间机构与政府共同生产,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4)授予权能。企业型政府主张给予公共管理者以行政自由裁量权来完成计划,由于创新的政策与管理,必须使公共管理者充分了解其工作目标,这意味着裁量权的扩大,同时也包含着支持与容忍错误。
(5)创新与改革。企业型政府要求解除规则枷锁,打破结构惯性,活化官员思维。主张公共企业家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管理的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型政府的核心理念在于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公共目标。
10.分析民主行政价值和科层价值的区别。
【答案】传统官僚组织(科层制)确实是一种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但它与民主管理的理念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1)从民主发展的过程来看,政治科层化所造成的精英统治、权力集中,与民主多数统治的原则是相背离的。民主的政体必须坚持被统治者同意的理念,但作为行政权力核心的科层文官却非经选举任用,他们只对科层体系负责,小受选民控制。再者,科层组织的集权结构,更能有效组织力量和资源,而多元化的、分散的政治主人,确实难与其相抗。
(2)科层可以轻易地将所有的公众问题转换为行政技术予以处理,并以其理性中立的形象赢得民众的信任,从而展开与政治体系的对抗竞争。科层更能利用政务首长的专业知识限制,发挥
,借以谋取集团私利,而这种科层政治化的其行政运作的战略地位,创造机关内部的“矮化政治”
事实,外人是难以认识的。所以,科层政治化的结果,使科层的价值取向与民主行政的价值取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