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956心理测量[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职业兴趣测验的量表发展趋势是什么?如何评价职业兴趣测验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
【答案】(1)职业兴趣测验量表的发展趋势
从1965年以来,职业兴趣量表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
①各量表之间互相吸收,首先是库德在其职业兴趣调查表(KOIS )中引入SVffi ,其次是坎贝尔在KOIS 的同质性量表中引入SVIB 。
②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大样本的实证资料库来解释测验分数,如利用《职业名称词典》(简称DOT )或职业性向模型(简称OAP )里提供的资料,建立测验分数与实证的联系。
③越来越多的问卷同时提供较广泛的同质性兴趣量表以及特定的职业量表。
④越来越多的量表采用霍兰德的6种职业理论。
⑤扩大了所包括的职业水平。起初,兴趣问卷的主要重点在专门的职业,以及一些要求略低于大学或专科教育水平的职业,而现在的测验扩大到更大的范围。
(2)职业兴趣测验在职业选择中的作用
①职业兴趣能较好地预测职业选择、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满意程度,形成综合性的职业指导计划。可以将学生对不同学科及其他校园活动的喜好程度、他们的教育程度及职业目标、他们一般的学业表现,他们对不同领域的工作和代表性的行业的兴趣等结合起来考虑,为将来的职业选择作参考。
②职业兴趣测验可以帮助辅导者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求职者,有的放矢。例如可以做成生涯探讨指南之类的手册,其中包括多种职业中的良好成就者所需具有的兴趣领域,能力种类及特质,经这些职业并成数十个组群,每个工作组群下面又详细列出各个特定的工作名称。使用者可以利用该指南做初步的生涯探讨,先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再查找这些工作所要求的训练和技能。
2. 离差智商与比率智商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答案】(1)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偏离本年龄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测验规定,100为平均水平,如果一个人智商分数高于100, 则表示高于平均水平;若小于100, 则表示低于平均水平。离差智商反映的是一个人与其同年龄组人的智力分布相比较下,所处的水平位置。
离差智商的公式是:其中反映了所有人的分数相对于平均数偏离的程度,说明了整体中各个分数的分布状况,离差智商也就因此而得名。100分为
定义的平均智商;15是为了取消除法中的小数,并使所得的商与100有可比性而人为规定的。
(2)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修订的比纳一西蒙量表使用智商(IQ )这个概念来作为智力的测量指标,更加有利于不同年龄儿童智力的比较。
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中的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商,计算公式为:智商(IQ )其中,智力年龄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IQ 作为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当其值为100的时候,就表示一个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在一般人口中,智商呈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的居多数,两极端的为少数。
(3)两者的本质差异
两者的本质差异在于,通过比率智商,只能够了解到个体自己的智力发展情况,了解其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关系,并且比率智商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即是随着个体实足年龄的増长,心理年龄的变化越来越慢,会出现智商倒退的现象,并且不同个体之间不能够相互比较。而离差智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采用Z 分数,来衡量所有人的分数相对于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提供了不同个体间相互比较的可能。
3. 已知16人参加一次测验后在奇数题和偶数题上的得分情况, 试用两种以上方法估计测量信度。
【答案】由题目可得,题目中涉及的信度是分半信度,可以采用分半信度来求解。由于被试在基数题和偶数题上得分的标准差不同,所以不能采用斯皮尔曼一布朗公式,分半信度可以用弗朗那根公式和卢仑公式。具体算法如下:
(1)弗朗那根公式
式中
变异数,分别表示所有被试在两半测验上得分的表示全体被试在整个测验上的总得分的变异数。
代入数值得,
(2)卢仑公式
式中表示同一组被试在两半测验上得分之差的变异数,其他符号的含
义与弗朗那根公式中的含义相同。
代入数值得,
4. 投射测验的理论假设是什么?
【答案】投射测验是通过被试对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的反应来分析和推断其人格特点的测验。投射测验的设计者常用心理分析观点作为指导来选择刺激和解释测验的结果。其理论假设是:
(1)人们对外部事物的解释性反应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同时也是可以给予说明和预测的。
(2)—个人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虽然受所呈现的刺激的特征的影响,但他的人格特征、当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他对未来的期望等心理因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及其结果之中。
(3)因为个人的人格会无意识地渗透在他对刺激情境的解释性反应之中,所以,通过向被试提供一些意义模糊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对这种情境做出自己的解释,然后通过分析他解释的内容,就可能获得对被试自身的人格特征的认识。
5. 选择常模团体与制定常模有什么关系?如何选择好常模团体?
【答案】(1)选择常模团体与制定常模的关系
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选定合适的常模群体是制定常模的关键,常模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该测验的推广度以及有效性:
①从测验的编制者来讲,确定常模团体的问题,变成确定所编制的测验将来用于什么总体,所选定的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大部分测验都有不止一个常模团体。
②对测验的使用者,要从不同角度来选定常模,选定一个与施测样本最适合的一个常模团体。因为标准化测验通常提供许多原始分数与各种常模团体的比较转换表,被试的分数必须与最合适的常模比较。
③无论是测验编制者还是测验使用者,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常模团体的成员。
a. 对于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适当的常模团体通常包括目前与潜在的竞争者;
b. 比较广泛的能力与性格测验,常模团体通常包括具有同样年龄或教育水平的人。
c.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有许多方面也可用来定义常模团体,如性别、年龄、年级或教育水平、职业、社会经济地位、民族等。
(2)选择好常模团体的途径
①群体构成的界限必须明确。在确定常模团体时。必须清楚地说明所要测量的群体的性质与特征。
②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为了克服取样偏差,保证具有代表性,一般在抽样时应遵循随机化原则,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抽取样本。
③取样的过程必须明确且有详尽的描述。这主要是为了使测验的使用者不至于误用测验和错误地解释测验结果,说明和描述越明确、越详尽越好。
④样本大小要适当。所谓“大小适当”并没有明确的指标。根据统计学原理,取样误差与样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