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 摘要
一、简述题
1. 非事件消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答案】非事件性消息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要新鲜、适时
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力一法。它们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空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在写作时要讲究新鲜,这样才能吸引到读者注意; 同时,在提供某些参考性信息、方法时,要想在读者的前头,及时向读者报告实用性信息,提供忠告,传授方法或经验,讲究“适时”。
(2)着力写好重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
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是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但是每篇稿件都要有明确的中心,忌主题涣散,泛泛而谈,毫无意义。
(3)亲切、自然
富有人情味、知识性、趣味性的非事件性新闻能够给读者带来精神的愉悦,是读者重要的精神食粮。因此在行文上要讲究亲切自然,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4)推陈出新,发出独家新闻
相对的独家新闻是报纸赢得受众的法宝。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这就要求记者要紧紧把握这个条件,努力挖掘社会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发出独家新闻报道,作为推陈出新、超越对手的有效武器。
2. 工作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工作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的问题具有现实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现实性是指具有普遍意义和迫切意义。工作通讯很明确是为f 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都应当有的放矢,有感而发,针对性强,而不能“隔靴搔痒”,或无的放矢,无病呻吟。工作通讯所提出的问题,是当前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是实际生活中尚未引起注意或尚无现成经验的问题,是具有启发作用和普遍教育作用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和各级干部十分关切的、有共同兴趣的问题。问题抓得是否具有现实性,决定了整篇通讯的生命力。有的放矢地提出了问题,旗帜鲜明地回答了问题,就能发挥极大的指导作用。工作通讯所抓的问题主要是:
①社会前进过程中新冒出来的问题;
②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起来而未引起注意的间题,或长期存在而未找到解决办法的问题; ③人民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新闻工作者不要怕反映矛盾和问题,不要绕开这些问题和矛盾走。要面对现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报纸、电台、电视台办到广大受众心坎上去。
(2)阐述问题和经验力求具体透彻
工作通讯大多数涉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如何把问题、经验讲清、讲透彻,便于人们了解经验的精神实质、问题的前因后果,便于他们掌握和运用,就成为写作上的关键一步。
写消息可以只是客观地引述别人的见解,写工作通讯却一定要有记者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要靠作者运用事实和论理说服受众。因此,在采写时要注意向事实的深处开掘,要解剖矛盾,分析事物,抓住事物的内部联系,防止一二三四的数字罗列,架床叠屋的材料堆砌。“分析好,大有益”。有分析,才能有发现; 有发现,才能启迪人。
3. 通讯开头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答案】通讯开头成功的经验有:
(1)开门见山
这种开头与消息导语有类似之处:几句话概括叙述通讯的主旨,给人一种概貌式印象,使人产生阅读兴趣。
(2)突出中心事实,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无论用对比的手法还是转折的手法,这些通讯的开头突出了引人注目的中心事实,立即将悬念推给了读者,使人不得不看全文。
(3)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有场景,有直接引语,有人物动作。
一开头便将尖锐的现场镜头摆在读者面前,一石激起,先声夺人。
(4)以寓意的诗歌故事开头. 然后迅速转入本题。
4.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提出这一要求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1)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①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实质性内容是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如某人讲话中特别值得关注的部分等。既然导语的任务是开门见山,报告新闻事实、吸引读者,它就不能不按照这个要求来写,否则,读者从导语中一无所获,甚至感到莫名其妙,便会对整篇消息失去兴趣。
②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导语写作仅有明确、具体的事实还不够,记者必须将新闻事实中的精华挑选出来,写入导语。有三类材料应在首选之列:
a. 选用最新鲜的材料;
b. 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
c. 选用最有趣、最富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
③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导语小可太长,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 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为了保证导语的鲜明性和可读性,要尽可能把字数限制在30至50个(英文)字以内。长导语占的报纸栏目太多,往往行不通。
④力求优美生动。
导语应给人以美感,这是导语吸引读者的又一手段,也是导语写作的更高追求。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 _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2)提出导语写作基本要求的理由
对导语写作提出上述基本要求,是由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和任务所决定。
①导语是消息的生命所在,位于消息的开头,是新闻的结果、提要和高潮,提示新闻精华,发挥着导读作用。
②导语的任务举足轻重。
人们之所以重视消息的导语,是因为导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a. 导语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b. 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导语的首要目的就是吸引读者;
c. 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明确了主题,决定了消息的基调。
二、论述分析题
5. 请你结合所掌握的新闻传播学相关知识,谈谈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报纸要结合实际,结合当时当地的中心任务……领导同志和办报同志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当地新闻上,要大量刊登本区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报社要时时和领导取得联系,根据本地当前任务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报道方针。”(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工作和实践为基础,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益的新闻思想和经验教训,不断丰富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中,邓小平同志的新闻观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一些论述和观点,对于我们改进当前的新闻工作也有着重大意义。
(1)“报纸要结合实际”是新闻的真实性的必然要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因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忠实于客观实际的性质和程度,指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础,符合客观实际。这使得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积极调查研究,使得报纸的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结合当时当地的中心任务……领导同志和办报同志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当地新闻上,要大量刊登本区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夕是尊重新闻价值的体现。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多需要的功能。新闻价值一般包括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五大要素。强调当代新闻、坚持围绕当下的中心任务,就是对于接近性的重视,这样贴合白姓日常生活的新闻才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