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述题

1. 如何提高新闻写作的时效性?

【答案】新闻报道是时间性极强的文字作品,各种媒体的竞争,实质上是对新闻时效性的竞争。提高新闻写作的时效性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新鲜、快速和简短。

(1)新鲜

①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

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与把它传播出去的时间两者之差越小越好,越小新闻越新鲜,越新鲜也越受读者欢迎。

②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或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③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出某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2)快速

快,是新闻的生命,快速反应,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记者要学会快速写作,应加强以下训练:

①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②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在采访与记录的过程中,心中即开始酝酿、起草稿件。

③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④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随时可以根据报道的需要进行拼接与组装。

⑤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即可以记录下“口述”,不需要更多的加工就可发表,就是新闻成品。

(3)简短

把新闻报道一一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写得短些、精粹些,对提高时效性有重大的意义。

①坚持一事一报,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

②要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切忌总结式的报道,切忌漫无边际的全景式的报道。

③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④挤掉水分,只讲事实。语言要凝练、简洁。

2. 简述社会观察通讯的基本类型。

【答案】(1)按题材分类

①话题型

话题型,指通讯所报道的内容,正是此时大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大众对其感兴趣、有可能成为热门话题的社会现象。这类选题大多比较浅近,比较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②课题型

课题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问题是具有长远的、重大的意义,深入研究下去,可能涉及法律制度、国计民生、历史文化传统、国民素质等深层结构问题。

(2)按报道方式分类

①展现型

展现型通讯及时追踪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新动向,所报道的题材大都是读者略知大概而不知详情的现象,因而有极强的获知欲。这类通讯要求记者目光敏锐,对新题材反应及时,在报道方式上偏重于展现而不求纵深。

②音iJ 析型

剖析型通讯大多报道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类题材。这类题材往往己为社会所关注,但受众获知的表面信息虽多,却缺乏对这类问题高屋建r , }a的信息梳理和根源剖析。因此,这类通讯的报道方式大多在纪实的基础上剖析问题。

3. 为什么说新闻跳笔能够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答案】读者看报的特点是“时间短、随手翻”。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报道作品要有“一眼功效”,并要适应读者的快速阅读。以多段体为主要特征的“跳笔”,能够在视觉与思维上为读者提供这种方便。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这种叙述方法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即便阅读受到干扰,一时停顿,回头再看也不必花费很多精力去寻找“接读”的地方。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而“跳笔”使每个小段落形成一个新鲜的阅读兴奋点,多段则形成多个阅读兴奋点,段与段之间既给了读者喘息、休息的机会,以下一个兴奋点刺激读者,使他有兴趣,并保持足够的阅读耐力在快速阅读中将整篇报道读完。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钟情”。美国新闻学者提出,段落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的一种印刷手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兴东教授在《试论版面语言》一文中也说:“运用适当的空白作背景,能使感受之间的差别增大,形成鲜明的感觉对比,从而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注意。”

4. 简述专访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领。

【答案】(1)文体特征

①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较,专访更注重采访手段,专访是正式访问,记者有备而来,事先怀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采访目的,多数采访是按预先准备好的既定方案进行。

②专访强调的是“专”,即非专不访:访专人、谈专题。

a. “专”在采访对象上

它是专门对“人”进行采访的,是事先经过选择的“特定的被访问者”、“专门的采访对象”。

b. “专”在内容上

即突出专题性,回答“特定的问题’夕; 突出专一性,某些侧面。

c. “专”在独家的角度上

专访所选择的被访问对象和所报道的内容,要有做专题的新闻背景或者特定的新闻价值。 ③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一般专访有三个要素:被访者、记者、现场。通过这些要素营造一种记者、被访者、读者三方同在的时空效果,实现读者与被访者的“近距离交流”。

④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记者以见证人的身份把读者带入现场,代表读者向被访者提问。专访中记者更加主动,主观色彩比较鲜明,一定意义上记者位于主角地位,引领和控制问题与采访过程。

⑤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专访文体是访问活动的实录,所以选择问答体为主要形式是顺理成章的。多数专访采取了显形问答体,有些专访根据报道效果的需要,也可以处理为隐性问答的散文体

(2)写作要领

①间答整理式

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文体特征的叙述方式。其写作要领是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

问答整理式的优势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再现访谈内容,其实录性、可信性与可读性强。

②散文处理式

散文式处理,也可称为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

其优点是:

a. 报道精练、明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答整理式的篇幅过长问题。

b. 通过灵活的文体处理,它把问答整理式一般不可缺少的导读,穿插于专访中间,也使得报道显得丰富饱满、多姿多彩。

c. 这种方式给记者留下较大的新闻写作的创新空间。

③口述实录

这种处理方式的写作要领是全文集中记录被访问者的口述。即把现场的记者和记者所提的问题都删除掉,或者非常淡化地处理,主要保留被访问者的谈话。

口述实录的优点在于它使得被访问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一种直接交流,因而这种专访令人读起来更亲切、可信。

二、论述分析题

5. 以网络推手为例,论述新闻炒作的表现、成因和危害,并谈谈如何整顿。

【答案】(1)网络推手和新闻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