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825公共行政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题

1. 党内监督

【答案】党内监督是指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一种监督机制。主要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党内监督可从广义上分为组织监督和纪律检查两种类型。组织监督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级党委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 纪律检查是指通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党内监督是构成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内部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行政领导方法

【答案】行政领导方法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具体可分为:①领导制度要求的有广泛制约力与影响力的根本方法。②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变的方法,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又称行政领导方式和艺术。

3. 政府决算

【答案】政府决算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各级政府在年度内预算的收入和支出的最终结果。政府决算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编制,再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批。审批政府决算就是对政府预算执行的最后情况进行一次总体的事后审杳。它包括中央级预算和地方总预算两部分。政府决算的重要内容包括:①政府诀算; ②行政事业单位决算; ③参加组织预算执行、经办预算资金收缴和拨款的机构也要编制年报和决算。

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年终总结,而国家决算则为下一年的国家预算提供参考,使得国家预算的制定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4. 政策资源

【答案】政策资源可等同于执行条件,是指政策执行中所必须具备的主客观条件。政策资源的运用贯穿于政策过程,从制定到执行,都面临着如何配给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问题。因此,政府在特定政策执行项目上提供的公共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即构成有效执行政策的条件,又构成检验政策执行的政策效果的价值评判标准之一。一般可把政策资源因素分为:执行经费、执行人员、执行机构、执行保障。

5. 形象修复理论

【答案】威廉. 班尼特的形象修复理论建立在“个人或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是它的声誉”的假设之上,认为就像其他有价值的资产一样,声誉或公众形象应从战略高度去维护,任何社会组织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声誉和形象。据此,班尼特把他的危机管理模式分为五个大的战略方法,其中很多又可细分为不同战术。五大战略方法为:否认、逃避责任、减少敌意、修正行动和自责,此外还有其他14种战略战术等。前两个战略强调责任,后两项与敌意有关,最后一项则是表达自责。形象修复理论着眼于危机应对中的“言说策略”,即关注危机发生时组织说了些什么,强调恰当的信息表达有利于修复组织受损的形象与声誉。但这一理论并没有关注“危机情境”的影响。

二、简答题

6. 人事管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案】人事管理原则,是指对人事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准则和要求,是人们对人事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和概括。从我国人事管理的特点和具体工作要求考虑,应当遵循以下一些主要原则:

(1)任人唯贤原则

任人唯贤,是指在选拔任用行政人员时,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反对任人唯亲。德才兼备,是要求行政人员既有德,又有才。“德”是指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是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能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派的思想作风和旺盛的革命精神等。“才”指行政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求行政人员掌握较为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真才实学和开拓精神,具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和实际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只有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才能切实保证行政人员素质的优化,才能有效提高行政工作质量和行政效率。

(2)适才适用原则

适才适用,是指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能力、志向和条件,安排相应的职位,各随其志,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各献其功。实行这一原则,是要扬长避短,量才使用,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把每个行政人员放到最适合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实行这一原则,还须坚持人事结合,做到“因事用人”,反对“因人设事”。

(3)晋升唯功原则

晋升唯功,是将行政人员的工作成绩和贡献作为评价、奖励、晋级、晋职的主要标准。有成绩者奖,有贡献者升,成绩突出者重奖,有重大贡献者越级晋升。晋升唯功,就是在行政人员的职务晋升条件上,不能唯年龄论,不能唯学历论,也不能唯经历论,必须注重实绩。因为工作实绩,是行政人员德才的集中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优良思想政治素质和真才实学的人,必然创造出优异成绩。在人事管理中,能否贯彻晋升唯功原则,是衡量行政人员晋升制度是否公平、合理、科学、进步的主要标志,是能否真正实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4)智能互补原则

一个行政组织机构要发挥较好的效能,就要合理地配备各种人才,形成最佳结构,使具有不同年龄、专业、知识、能力、特长、爱好、心理、生理特征的行政人员,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发挥群体优势,出色地完成行政仟务。行政管理实践证明,在各种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人员队伍,特别是行政领导班子配备得好,就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最佳效能; 反之,就会产生不停的“内耗”,出现一加一小于一或等于零的后果。智能互补,决非随意凑合,而是根据每个行政机构的性质、任务、要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慎重选择,科学安排,合理配备,形成最佳的行政人员群体结构,保证行政下作有效、协调进行。

(5)积极激励原则

在人事管理中应充分重视和采用激励。因为,人是乐于工作的,是有进取心和有抱负的,也是有很大潜力的。用人之道就在于通过积极的激励,充分利用人们的进取心理,满足人们的各种正当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人事管理中,应根据一定时期人们需要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满足的程度,采用适当、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措施,充分发挥行政人员的潜在能力,使其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与积极激励原则密切相联系的是赏罚分明原则。在实际行政工作中,奖赏和惩罚是不可偏废的,该奖的则奖,应罚的则罚,各有其作用。贯彻赏罚分明原则,就是要奖罚得当,就是对行政人员实施奖罚要一视同仁、公平合理,奖罚等级与功过大小程度相一致。

(6)合理流动原则

行政人员合理流动,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实际需要。实行行政人员合理流动,可以消除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现象,有利于行政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可以使行政人员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水平,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可以打破“部门所有制”或“单位所有制”,避免“近亲繁殖”,消除可能出现的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有利于克服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合理流动,是指要把握好人才的合理流向,改变行政人员分布不平衡、专业不对口和使用不适当的状况,促进各个地区、各个行政机构行政人员队伍结构的优化和合理化。

(7)用人与治事统一原则

人事管理工作的基本功能就是用人治事。用人与治事是统一的:用人为了治事,治事必须用人。因此,在人事管理工作中,应力求使用人权与治事权相结合,即治事者要有一定的人事权。如果两者相脱节,掌握人事权的人不管事,而管事的人又没有必要的人事权,那就难以达到人事相符、人事相宜的结果,前面所述的任人唯贤原则、适才适用原则、晋升唯功原则、积极激励原则等也就难以有效贯彻。从当前我国人事管理的状况来看,人事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的弊病比较突出,应当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中适当下放人事权,扩大用人单位的用人权,使用人与治事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增强人事管理的活力和效能。

(8)依法管理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是指人事管理的一切方面,包括行政人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奖惩、工资、福利、退休等,都必须按照有关人事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实施,使得一切人事管理工作都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而不能因人而异、以言代法、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建立、健全人事法规,坚持依法管人,是搞好人事管理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只有依法管人,才能依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