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阅读策略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阅读策略,审美,形象思维,批判质疑

  摘要


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几乎都是在阅读教学中直接或间接地落实的,阅读教学可谓是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的一项。当前,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界探索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声音此起彼伏,各种阅读指导方法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些阅读指导方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状况。
现在的阅读指导方法依然固守在传统的阅读理论框架中。阅读指导的内容只注重如何获取文本知识,而缺少指导学生如何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调整自身的阅读状况。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应知道方法是什么、如何运用,更重要的是应知道这种方法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更有效。换言之,现在的阅读指导只注重阅读方法的陈述性知识,而缺少阅读方法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阅读指导更多的是把动机、情绪、意志当作影响阅读的因素,强调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何去激发、调动学生这些非智力因素以促进他们的阅读。而实际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更需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调控情绪及意志,从而取得更高的阅读效率。阅读指导内容上更多地集中在阅读个别环节的完善和改进上,只是提供一些具体的外显的方法的指导,如怎样诵读、如何分层、概括文意等。缺乏更高层次的、即从信息加工角度进行的更一般的内隐的策略指导。
本文从语文阅读策略的概念、阅读策略教学的原则方法、中学生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的实施、培养策略型阅读者等几个方面,对中学语文阅读策略做粗浅的探讨,为中学语文阅读策略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依据和借鉴。
认知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形成的阅读观强调阅读的交互作用和理解的建构特征,并认为任何阅读都是读者调动其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运用一系列灵活而恰当的策略、结合文章提供的信息以及阅读情景的暗示来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读者原有知识与读者用来促进和维持理解的策略构成了新阅读观的重要因素,阅读策略由此孕育而生。
策略是根据活动目标和形势的特点及其变化需要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活动方式。语文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阅读目标等因素,所选用的调控阅读行为的方式。其核心是如何将阅读中遇到的新信息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发掘字面意思以外的更深层的意义,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语文阅读策略具有艺术性、主动性、和针对性的特征。进行中学语文阅读策略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语文阅读策略,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新知识观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语文阅读中培养策略型阅读者更是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总之,我们面临的新课改,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阅读者具备较强的“调动”能力;阅读是一种创造,需要阅读者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阅读是一种技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练。作为施教者,首先应彻底转变观念,从阅读策略、学生的认知规律、时代的要求出发,冲出陈腐的阅读教学的禁锢,开辟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