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分析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

【答案】持续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

(1)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持续农业是技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统一体,创造一种使人类与自然界相协调的和谐格局,形成人与其他生物共存的生态系统,以确保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既造福当代人又造福后代人,使人类在地球上能够世代更好地繁衍生息。

(2)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就改变石油农业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弊端,变资源经济为技术、知识集约型经济。现代农业科技在学科分化、分工的同时正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发展多专业的综合应用,发展可持续性的高新技术,节约或替代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3)建立经济与生态良胜循环体系

可持续农业必须既能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以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又不超越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所能承载阈限,维护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持续生产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经济良性循环与生态系统的良胜循环是紧密相关的,超出生态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必须是既有高效率的经济增长,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使资源可供持续利用; 现代持续农业不仅是有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是生态环境优化的。

(4)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

农业的有机性是不可替代的,在维护生物自然再生产过程中实现有机物质循环,促进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转化及互促、互制功能,再以农业系统外部增加生物工业物质技术的投放,发挥农业系统内自然再生产过程的自养和自控功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

(5)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实现从开环的末端治理到闭环的全过程控制的变革,实行3R 原则一一减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 ), 资源化或再生利用(Recycle )

其中,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 冉利用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物品在消费和生产中的时间强度; 资源化或再生利用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6)广泛应用现代高新技术

现代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除常规农业技术外,基因工程、

发酵工程等微观工程技术将大规模应用于持续农业,农业宏观生态工程技术如污水处理、生物活性肥料等也将广泛应用于持续农业。

2.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是什么? 它所应该具有的功能有哪些?

【答案】(1)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

农产品批发市场又称中心集散市场,是“有形市场”的一种较高级的市场形式。它是指将来自各产地市场的农产品进一步集中起来,经过加工、储藏与包装,通过销售商分散销往全国各地。

(2)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

①商品集散功能

集散功能是批发市场在流通中变现出来的基本功能。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把分散在各产地的农产品汇集起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交易过程,再向销地分散和转移。

②价格形成功能

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的是现货批发交易,同一种农产品就可以通过比较按质论价,从而形成一种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农产品价值的市场均衡价格。批发价格能够比较公正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③供求调节功能

市场价格机制在调解供求、均衡上市中起主要作用,批发市场大批量集散和交易,有利于及时地缓解区域性供求矛盾。

④信息中心功能

一些地区的代表性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进入农业部市场信息网向全国公开发布,形成了其他交易方式的参考价格,对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起到宏观引导作用。

⑤综合服务功能

综合服务功能是指批发市场通过自身的运营为交易者提供各种方便交易的服务项目。

3. 你认为在中国该如何构建利用和配置水资源的机制?

【答案】(1)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市场机制

水资源既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应该在水资源配置和利用过程中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①农村生活用水

自我抽取地下水或担取河水,水的市场无法建立。

②农业用水中

采集天然降水,这就形小成市场,还需政府支持; 农民抽取地下水和河水,这些水属于公共资源,也小能够形成市场,但可考虑通过政府收取水费的办法,来调节农业上的用水量。

③节约农业用水策略

a. 按用水量来收费; 有些农民的灌溉用水来自于灌区供水,就要让农民承担部分供水成本。 b. 收获的水费应用于补贴节水灌溉的设施和设备,从而使节水农业变为现实。

(2)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

中国水资源在地区和季节的分布上都表现为严重的不均,要充分地利用水资源,就要对水资源进行拦蓄和输送,水资源的跨流域或跨地区调配是符合效益原则,有利于经济发展。建立水资源重新配置的利益调节或补偿机制,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

水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单纯的市场机制可能会造成水资源配置的失灵。国家必须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以促使用水单位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均衡利用。只有政府和公共则力才有可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

(4)建立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技术创新和推广机制

①如果农业节水技术能够形成有形的商品,则市场力量会推动这类技术的进步。这类技术进步多触角,多方位、反应快、周期短,效益好。

②如果农业节水技术不能够形成有形的商品,农业节水技术就难以商品化,则推动这类技术进步的力量将主要来自于政府。这类技术进步是非市场经济的产物,往往反应慢,时间滞后,周期长,科研投资不能直接收回,但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较大,许多农业节水技术具有这类性质。

4.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农业现代化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1)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①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必须具体两个方面的内容:

a. 农业现代化是从直观经验和手工工具为基础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生产资料和经营管理方法为基础的农业过程;

b. 农业现代化是从自给自足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和商品农业大发展的过程。

②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减负和保护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过程,是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转变的过程,特别是农业保护程度不断提高完善并走向科学化的过程。

(2)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①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的动态性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一个长期动态变化的过程。

②农业现代化内容的广泛性

农业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而且包括农业生产手段、农业产出水平和农业调控机制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求农业内部各主要环节实现现代化,也要体现在农民生活、农村社会和环境建设等支撑环境实现现代化。

③农业现代化的地域性和阶段性

农业现代化的地域性,是指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