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语言综合(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存现句
【答案】存现句是指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又称存现宾语句。存现句可以细分为存在句、出现句和消失句三种。它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其句首不能出现施事或受事名词,而时地名词有时可以隐去。存现句的宾语中心是施事,宾语中心前常有数量词组作定语。句首若有处所词语,处所词语即为句子的主语,构成主谓句,如:“台上坐着主席团。”若有时间词语,时间词语则为句子的状语,构成非主谓句,如:“今天要走十个人。”
2.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3. 层递
【答案】层递是修辞格的一种,是指用结构相似的平行语句表达层层递进或依次递降的事理。它主要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无论是递升或递降,都是层层深入的。它借步步推进,使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化,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比如“一根火柴,它自己熄灭了,却把别人点燃起来,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以致数万万倍的熊熊大火。”
4. 调值
【答案】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由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调值有两个语音特点:一是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 二是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描写调值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
5.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6. 押韵
【答案】押韵是诗歌艺术的重要因素,又称“压韵”。汉字每字一音,一般皆有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的字用在诗歌的某行句尾,以增强音乐性,使其有回旋迭荡之美,并易读易记,悦耳动听。因押韵的位置通常在句尾,又称“韵脚”。诗经中的押韵格式流传至今最为普遍的有三种韵例:
①从句中位置来看,句尾押韵是最普遍的押韵方式;
②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来看,一韵到底和换韵;
③从韵脚之间的距离来看,情况比较复杂,又可以分为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三种。
7. 补语
【答案】补语是句法成分之一,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根据语义类别可以将补语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情态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地补语、可能补语等。
二、简答题
8. 试就下面一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伯伯 叔叔 姑姑
【答案】伯伯:[父系血亲] [+长辈] [+男性] [+长于父〕
叔叔:[父系血亲] [+长辈] [+男性] [一长于父]
姑姑:[父系血亲] [+长辈] [-男性] [
9. 简述汉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答案】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具体表现如下: (1)定量
定量是指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以便于汉字的学习和运用,便于现代化建设中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讯传递、情报检索、指挥调度、生产管理以及打字印刷的汉字处理。
(2)定形
定形是指规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整理过程中,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等,为汉字的定形下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定音
定音是指规范异读词的读音。
(4)定序
长于父]
定序是指规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以便查检汉字。排列汉字便于查检汉字,所有又称检字法。工具书的编写,档案、资料检索的编排,印刷签字的排列,计算机汉字字库的编制和汉字信息处理等,都要求汉字有定序。
10.什么是语言的规范化?
【答案】语言规范化就是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以现代汉语为例来说明语言的规范化:
(1)现代汉语语言规范化的内涵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一一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标
①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主要是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汉语的习惯用法,对普通话内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所存在的少数分歧和混乱现象进行研究,选择其中的一些读法或用法作为规范,并加以推广;
②确定其中的另一些读法或用法是不规范的、应舍弃的,从而使汉语沿着健康和规范的道路向前发展,使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时有一致的标准。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结果
①确立基本标准
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之后,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力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因此,凡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但这是就整体说的,不是说北京话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成分。
②语音上,吸收北京语音的长处,去除土话成分
在北京语音里,由于各种原因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异读以及土话成分等,对于这类情况,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曾经加以审订。又如北京语音里,轻声和儿化音特别多,普通话没有必要全部吸收进来,应该吸收哪些,也要通过调查和研究确定下来。
③词汇上,吸收方言中的一些有特色的词汇
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北方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因为北方话地区很广,各地区使用的词也有分歧。有些地方性很强的词,说出来只有较小地区的人能懂,这就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里来。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汉语和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如何排除某些词存在的分歧现象,也是词汇规范化所要做的工作。
④语法规范上,吸收白话文的长处,去除不合理之处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的白话文作品,以及正式的文件、社论等就是这种典范的白话文著作,当然要以这种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不是特殊用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