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660管理学原理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特种监督

【答案】特种监督指行政管理主体内部依法实行的针对某种专门的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的专业性监督,如审计监督、物价监督等。其中,审计监督是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经济监督的一种活动,它有权依法对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同国家财政有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核、稽查的活动。

2. 政府形象管理

【答案】政府形象管理,是指政府为塑造和维护政府形象而采取的决策、组织、指挥和协调的行为。政府形象管理是系统完整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形象调查。涉及政府静态物质载体形象、动态行为形象与深层次精神理念形象等方面内容; 实际上牵涉到一个具体环节:政府自我期望形象调查、政府实际形象评估和政府形象差距分析。②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公关人员应据特定形象目标,分别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传播沟通媒体; 针对小同公众对象和任务,选择恰当的公共关系活动方式。③形象评估与检测。目的是评估政府形象管理的效果,评估检测政府形象的方法主要有自我总结法、公众评价法和专家评价法。

3. 接待工作管理

【答案】接待工作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对来机关办事的人员提供生活方面的接待服务,包括对内、外宾的接待服务,机关招待所的接待服务和会议接待服务等内容。

机关接待工作虽然以生活服务为主,但由于接待的主客双方所从事的活动之性质,以及机关本身的制度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因此,机关接待工作的管理,必须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领导机关有关接待工作的政策、规定、制度和纪律为要求,坚持热情有礼、周到方便、勤俭节约、内外有别、保守机密和保证安全等原则。

由于机关接待工作与机关工作作风、机关廉政建设直接相关,因此,在接待管理上,要坚决克服待人冷漠、盛气凌人的官僚作风,杜绝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奢侈铺张的不良风气,并按照礼仪改革的要求,简化礼仪,减少礼节性的迎来送往。

4. 行政组织与公共责任

【答案】(1)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即行政机关。

(2)公共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在我国,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通过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进而间接地向人民或全社会负责。通过行政组织系统,行政权力与公共责任被具体化为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形成层级节制的权责体系,从而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运用和公共责任的有效履行。

5. 公务员回避

【答案】公务员回避指为保证公务员机关公正和严格执法,当公务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当与其所处理的事务存在一定利害关系时,使其回避的一种限制性规定。公务员回避有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域回避三种。

6. 行政领导者职权

【答案】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指由法律规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职权是行政领导者发挥支配性影响力的实质条件。同时,职权还意味着行政领导者必须承担的行为责任,否则就构成失职。因此,职权对行政领导者,既是他们的权利,又是他们的义务,职权是权利与义务的共同表现。

二、简答题

7. 简述预算编制方法

【答案】预算编制过程即资金分配过程,在过去形成了多种资金分配模式和预算编制模式。目前我国预算编制方法是部门预算法。部门预算支出主要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每部分支出采用不同的方法编制。具体的编制方法有:

(1)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定额管理

①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合为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是编制基本支出的基本方法。定员指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确定的机构人员的编制数,定额指各部门履行职能、开展业务工作所需的各项基本费用支出(包括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人均额度标准。即:

人员经费或公用经费一定额x 定员

②目前地方政府确定定额标准的依据:

a. 部门的职能和工作量。财政部门根据其职能将各部门分成若干档次,不同档次适用不同标准。

b. 财力是制定定额标准必须考虑的。在实际中,受财力限制,常常是不能完全按部门实际需要来核定定额标准的。

c. 往年支出标准。这些通常成为确定定额的依据,成为确定基本支出的基数。

d. 其他地区标准。各地通常根据本地财力、生活水平以及历史数据,确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标准。

③定额编制的特点

定员定额的编制方法使得人员和公用经费预算比较固定,弹性较小。

a. 人员经费除调资影响,通常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财政部门通常是按实批复。

b. 对公用经费来讲,由于部门支出总额限制,定额标准通常变化小大,年度间只做微调,实际上仍是基数加增长的渐进模式,而不是根据每年工作量重新测算。

④定额编制的难点定额标准的核算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是如何把预算和部门实物资产直接挂钩。日常办公经费中的大部分是和部门的实物资产相关的,因而,为了科学合理地核定定额标准,实物资产的费用定额标准是一项关键的内容。

(2)项目支出

①项目支出概述

项目支出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部门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的用于年度支出计划。

中央部门的项目按照部门预算编报要求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年度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类。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包括如下基本原则:综合预算的原则; 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 追踪问效的原则。

项目的申报、审核和批复是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环节,也是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央部门预算中项目预算支出

a. 中央部门对申报的项目审核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中央部门项目库。根据年度部门预算编制的要求,中央部门对其项目库中的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统一排序后才能向则政部申报。则政部对中央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排序纳入财政部项目库。

b. 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项目库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统一规划是指由财政部统一制定中央部门项目库管理的规章制度、项目申报文本,统一设计计算机软件。分级管理是指中央各部门和财政部分别按照规定对各自设立的项目库实行管理。此外,项目库要实行滚动管理。

c. 编报延续项目预算时,项目的名称、编码、项目的使用方向不得变动,如发生变动,视同其他项目类的新增项目,按照规定程序重新申报。中央部门年度预算项目清理后的延续项目,在报经则政部批准后,滚动转入以后年度项目库,并与下年新增项目一并申请项目支出预算。

(3)绩效评价

绩效考评的目的,是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①中央部门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由财政部负责统一制定绩效考评的规章制度,指导、监督、检查中央部门的绩效考评工作,中央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绩效考评工作。

②对于中央部门而言,绩效考评的对象主要是那些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的项日,既包括重大项目,也包括一般项目。同时,地方政府也陆续开展了绩效预算改革或支出绩效考评的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