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 .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 .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 .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罗斯福总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消除贸易壁垒,以重启国家间农产品和工业品的流动。”这一外交目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得以实施的关键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2012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巴里·埃森格林出版《嚣张的特权——美元的兴衰和货币的未来》一书。全书六个章节,分别是登场、主导、对抗、危机、垄断不再和美元崩溃。其中第二章节美元主导地位的标志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而建立的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C.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