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 .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 .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 .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而建立的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4年6月30日,孔祥熙率领一个9人代表团与其他43个国家的730多位代表在这里相聚。当时,整座森林被全副武装的军人严密封锁起来。”这次“相聚”的结果是() A.确立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B.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近代历史上,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的主张最先出现于() 洋务运动时期。 维新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相符的是() A.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成功。 B.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