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海大学050地球科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土壤自然剖面包括哪些基本层次? 各层的特点如何?
【答案】土壤自然剖面层次及各层特点:
(1)枯枝落叶层,枯枝落叶层是土壤形成的有机物质基础,由地表植物的枯枝落叶堆积而成。
(2)腐殖质层,腐殖质层是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腐烂、分解和再合成的产物,这层的颜色在土壤剖面中最深,呈灰黑色或黑色,一般具有团粒状结构,并富含有机养分。
(3)淋溶层,淋溶层颜色浅淡,一般呈灰白色,土壤颗粒较粗,主要由砂粒和粉砂粒组成。
(4)淀积层,淀积层质地较粘重,土体紧实,颜色一般为棕色或红棕色。
(5)母质层,母质层是土壤形成的无机物质基础。
2. 为什么环境退化会造成资源稀缺?
【答案】环境退化会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是:
(1)自然因素为主引起的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中的某些要素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从而使人与环境的平衡受到威胁甚至破坏,使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的行为受到限制,造成了资源的稀缺。
(2)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造成的环境问题,人类在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不加节制,超过了这类资源在容量和数量上的限制,从而造成资源基础一生态系统功能上的整体退化,反过来,又削弱了自然资源的更新能力,使其不能持续地被人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环境退化造成的资源稀缺性问题。
3. 举例说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营养级构成。
【答案】(1)食物链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类似链条式的食物依存关系,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每个生物种群都处于一定的营养级,也有少数种兼处于两个营养级,如杂食动物。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包括活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两个主要类型。
①活食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生产有机物质开始,它们属于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各种食肉动物构成第三、第四及史高的营养级。
②腐食食物链则从有机体的残体开始,经土壤动物的粉碎与分解和细菌、真菌的分解与转化,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给环境,供绿色植物再次吸收。
(2)食物网
食物网是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摄食关系网。
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愈复杂,该系统的稳定性程度愈大。
4. 组成地壳的主量元素有哪些? 它与矿物岩石的组成有什么关系?
【答案】(1)组成地壳的主量元素
①主量元素的含义
主量元素也称为常量元素,是指那些在岩石中含量大于1%(或0.1%)的元素,在地壳中大于1%的8种元素都是主量元素。
②组成地壳的主量元素有: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2)主量元素与矿物岩石的组成的关系
①主量元素在各类岩石化学组成中占重要地位。虽然不同类型岩石的矿物成分有差异,但主要矿物都是氧化物和含氧盐,尤其是各种类型的硅酸盐,因此可将整个地壳看成一个硅酸盐矿物集合体。
②岩浆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石大类,从酸性岩直到超基性岩,主要矿物都是硅酸盐。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主要由镁、铁(钙)的硅酸盐组成,中、酸性岩主要由钾、钠的铝硅酸盐和氧化物组成。
③大陆地壳中上部中酸性岩石占主导地位,下部中基性岩为主体。大洋地壳以基性岩石为主。④地壳中主量元素的种类(化学成分)决定了地壳中天然化合物(矿物)的类型。主要矿物种类及组合关系决定了其集合体(岩石)的分类。地壳中主要岩石类型决定了地壳的基本面貌。
5. 哪些条件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答案】喀斯特作用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作用,包括化学过程和机械过程。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喀斯特作用主要取决于水的溶蚀能力和岩石的化学性质及透水性。
(1)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①喀斯特作用主要是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当水中含有CO 2时,溶解能力就提高。CO 2与水化合成碳酸,碳酸电解析出H 离子,与石灰岩中的C03离子起化学作用:
CO 2+H2O=H2CO3=H++HCO3-
H2CO 3+CaCO3=Ca2++2HCO3-
2+-②离子状态的溶解物质(Ca 和2HCO 3)随水流排泄而流失。上述化学反应过程是可逆的,
如果空气中CO 2减少,或者水中游离CO 2减少时,化合的CO 2向相反方向转化,使水中碳酸含量减少,CaCO 3发生沉淀作用。
③水中CO 2的含量随空气中CO 2的分压加大而增加,随水温增加而减小。但温度的升高可加速化学反应,通常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约提高一倍。
(2)岩性与构造条件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①可溶性岩石可分为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和卤化物盐类。卤化物盐类的溶解度最大,硫酸盐类次之,碳酸盐类最小。
+-
②地质构造与喀斯特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从大地构造来看,地台区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广,岩性变化小,单层厚度大,有利于喀斯特的发育。而地槽区的岩性很不稳定,多紧密褶皱,喀斯特发育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3)喀斯特作用的水动力条件
喀斯特作用与水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流动的水饱和度低,溶蚀能力强。在湿热气候区,雨量丰沛,地表水和地下水流量大,流动快,故喀斯特作用强烈。
6. 分析有关恐龙绝灭原因的多种假说,阐述自己的看法?
【答案】(1)恐龙灭绝原因的多种假说:
①“复仇女神假说”
即彗星撞击论。认为太阳系中的彗星受一颗伴星的引力干扰,会产生数以万次的“风暴”,其中一些“风暴”会波及地球,使地球每隔一段时间(约2600-3000万年)就遭受一次创伤,恐龙就是受到这种持续性打击而灭亡的。
②星体陨击作用
北半球的陨击作用触发南半球地鳗柱活动和大规模火山喷发(如印度半岛的德干玄武岩喷发年龄为65百万年),并降落大量硫酸雨等,都对海洋和陆地生物产生摧毁性打击,直接或间接导致恐龙绝灭。
③“癌变说”
恐龙受外层空间中微子的穿透力致癌,恐龙很可能是因患了各种癌症后集体毁灭的。
(2)自己的看法
所有这些假说都是强调地外因素的恐龙灭绝说,忽视自身原因,如恐龙对环境改变后的适应性。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仍在探讨中,地外因素和自身因素不应忽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