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出行送别赋诗自《诗经》时代即已开始,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承继发展,至唐代随着诗歌体裁的完备和诗体话语的成熟等而达到高潮。各个朝代由于受经济条件、文化因素等的影响而形成了各自特异的送别民俗习惯。民俗是民族的特色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鉴于历来对唐代社会的研究关注较多的是其历史、法律、制度、文学、宗教等方面,而对其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注意得很少,研究成果也相对不足的状况,为了了解唐代人究竟怎样度过日常生活,在送往迎来中有着怎样的情趣格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潜移默化,在对唐诗中极其重要的送别诗一类题材诗歌进行了分门别类认真分析归纳后,大量阅读文史资料,同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民俗学的理论方法,论文认为唐代送别诗中送别习俗的反映非常丰富,可谓多姿多彩。首先,当时送别赋诗极为流行,有唐一代的赋诗送行风尚非同一般,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独具的风俗。既表现于朝廷皇宫中皇上的挥毫示范,对外出的臣属亲自御制诗作以显宠幸,又表现于社会上即席赋诗竞赛流行,大型的祖饯活动往往要推出最擅场者,还表现于有许多诗人的送别诗被广泛传诵,有的因一首送别诗而一举成名,有的因此享誉文场。此外唐人送别诗集的搜集整理流传亦可显出当时流传的送别诗数量浩瀚,人数众多。其次,唐人对分别极为重视,无论是居者还是去者,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言情达意,表露心声,如以手达情、以酒饯行、以歌唱别、折柳相送等。以手达情有执手、携手、把手、握手、招手、摇手、挥手、拜手等多种表现,都体现了人们在分别之际依恋不舍、百感交集的复杂感情。王维的一曲《渭城曲》将唐人以酒送别的风尚推向了高潮。唐人送别诗中的“离歌”、“别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既有流行于那个时代的时尚的送别歌曲,也有民间色彩浓厚的乡间民谣。杨柳几成为送别的代名词,折柳赠别几成了唐人送别时的一个必要仪式。第三,从送别时间而言,唐人送别诗中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送别时间当推夕阳西下、日暮落辉之时。同时亦有晓别和夜别等。第四,唐人相送作别的地点,有临岐分手处,无奈别离生;有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有送客短长亭,离亭不可望;有相送临高台,话别立远郊;有送客之江上,河桥望行旅;有送君南浦外,古渡遍离情等。第五,唐人临别赠物托言的礼仪极具个性色彩,既有各种实用物品,亦不乏山水花草自然情趣,也有送言赠意表心志,还有托人传话告慰故人等,多姿多彩的送别礼物及托言内容显示了唐代社会兼容开放的世风。第六,唐人送别诗的情感色彩是丰富多样和复杂迷离的,人们一般只关注其悲怨一绪,即“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黯然销魂”一面,对送别诗情感类型的体味是不全面的。唐代送别诗的兴盛同时带来了送别诗内容的拓宽以及情感的变化丰富,因“事乃万族”,“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故在以悲苦为主流的边缘也不乏冲淡情怀以及喜乐色彩,如壮别、喜别、戏别、应酬别等。论文向我们昭示了唐代社会的基本面貌,透过文学审视生活,通过唐人的送别诗打开了一扇认识唐代社会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