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唐代干谒诗与唐人生存境况

关键词:干谒诗; 干谒类型; 兴盛原因; 生存境况

  摘要


干谒诗作为一种带有明确请求援引目的的诗歌类型,自汉以来,历代都有,而在唐尤为壮观,不仅创作队伍庞大,而且诗歌数量可观。可以说干谒之风和干谒诗的盛行不仅成为唐代诗坛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是唐诗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所以对干谒诗进行研究不仅有意义,而且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拟从干谒现象入手,先对唐代干谒诗进行分类,并从科举制度、铨选制度等方面来探究唐代干谒诗兴盛的原因。再以干谒诗为窗口,将文学、历史、政治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再现当年唐人的求仕之路,来感知唐人的生存境况。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唐代干谒之风与干谒诗的盛行。该部分首先从唐前选官制度入手,分析干谒产生的原因,得出干谒是由荐举选官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方式。并且通过梳理,明确礼贤、荐贤之风在初唐最终形成,进而指出唐代干谒诗盛行的客观事实。
第二部分,唐代干谒诗的类型。干谒诗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干谒目的、干谒者身份、干谒方式。本文在葛晓音先生《论初盛唐文人的干谒方式》一文的基础上,参考诗歌的创作年代和干谒对象的身份,主要根据干谒目的的不同将干谒诗分为四类:求取科举登第的干谒诗、围绕铨选、调迁的干谒诗、请求入幕的干谒诗和其他类型。并列举大量干谒诗,初步感知唐人的求仕之路。
第三部分,唐代干谒诗兴盛的原因。有关初盛唐干谒诗兴盛的原因,程千帆先生、傅璇琮先生都已着重从科举制度出发作过相关论述,本文沿着前辈的足迹,在吸收唐代文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总结其兴盛的原因,具体包括:荐举之风始兴,干谒之风骤起;科举制度本身产生的干谒;铨选制度造成的干谒;幕府制度造成的干谒;奋进的时代精神,济世型的人格范式。得出唐代干谒诗的兴盛是由社会风气、选官制度、幕府制度等客观原因和唐人济世型的人格范式等主观原因共同推动的结果。
第四部分,从干谒诗看唐代士人的生存境况。由于唐代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一枝独秀,人们提到唐人总是艳羡其生逢盛世,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唐人又何尝个个出将入相、人人平步青云?该部分即通过对唐人仕途经历的还原,并以干谒诗为佐证,再现盛世王朝下士人为后世所忽视的千辛万苦和百感千言。全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其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仕途之艰;其二,茕独不为苦,求名始心酸——生活之艰;其三,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心理之艰。
结语,干谒作为一种求人举荐的行为方式在中国由来已久,干谒现象和干谒诗在唐代的兴盛不是个偶然现象,它除了和前人已关注到的和新兴的科举制度有关外,还和时代氛围、铨选制度、幕府制度、人格范式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作为反映唐人进仕之路重要资料的干谒诗,又给我们真实地展示了唐人不为人所重的艰辛一面,唐人的仕途一样“难于上青天”,唐人的生存境况一样布满荆棘和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