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论科学预见

关键词:无

  摘要

前言,当代已进入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一场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到来,这就促使人们对未来赋予更多注意,要求具备高度的科学预见能力。这就提出一个问题:面对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在我们"四化"建设的实践中,怎么样才能具备高度的科学预见能力?这就必须回顾科学预见的前史,考察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发展过程,和展望科学预见活动的发展趋势,以寻求科学预见活动自身发展的规律性。 一、对科学预见前史的展望。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从总体上说来,历史上还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预见。对此,学术界看法基本上是统一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的产生,应是科学预见前史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科学预见在历史上是如何孕育的,达到了怎样的认识论高度如此,学术界还少有探讨。只有对此作以具体探讨,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的历史地位。 依据预见手段(方法和工具)的不同,科学预见的孕育,对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三个阶段。(一)以朴素的直观为手段的预见。(二)以观察的经验为手段的预见。(三)以近代的试验为手段的预见。 通过对科学预见前史的回顾,可以得出:在历史上已能做出个别具有科学性质的预见,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属于猜测性质的预见。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猜测到在预见的方法上,要感知客观事物和注意事物的矛盾性,但却不能科学地概括这种方法,并运用科学的手段去预见未来。第二,猜测到事物的未来发展,是与事物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相联系的,但却无法科学地揭示规律。第三,猜测到预见这种认识具有特殊性质,和在人们认识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却难以科学地阐明其内在机制,这些方面,既反映了科学预见前或能达到的思想成果,也同时显示出其严重的缺陷所在。其原因主要是由当时生产力的状况、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二、对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发展过程的考察。 共产主义预见的提出,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预见诞生的基本标志。科学预见有着严格确定的含义,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凭借一定知识,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预先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推测,文中以此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的发展过程:(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见及其理论的创立,标志着人类预见史的革命变革。(二)列宁、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直接实践中对科学预见的丰富和发展。(三)毛泽东同志与我党对马克思主义预见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与仅发展过程的考察,可以看出: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不断深刻揭示客观事物未来状况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有关科学预见的理论。这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科学预见对象的原理:科学预见的对象,就是客观事物的未来。未来是一个包含有丰富含义的范畴,它不仅包括有时间属性的含义,而且包含有实体和关系的含义,实现是客观实在及其种种联系的发展和转化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理论的基石。由于每个历史阶段的具体任务不同,科学预见的重点也应不同。第二,关于科学预见方法的原理:由科学预见对象的性质所决定,唯物辩证的矛盾分析法,就是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的基本方法。就是要从物质的因素考察起,分析事物内部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寻求出流向,从而推断出未来。第三,关于科学预见基础的原理:事物只要是合乎必然的、规律的,就必定能转化为现实。正因如此,预见活动的基础,就是要"发现"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第四,关于科学预见条件的原理:从客观上来说,必须是从一定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并重视预见工具在预见活动中的作用。主观上则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革命胆略和气魄等。第五,关于科学预见与实践关系的原理:只有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揭示规律,推断未来。科学预见的特殊性质,就在于它是一种"超前反映"。这使它对实践具有特殊作用,就在于能影响实践的决策和行为,预见控制实践不致盲目进行。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即预见指出事物未来发展各种"可能的未来"、"可能的对策"和"可能的后果",以便在此基础上抉择科学决策,并预见对某一种可能性将最终转化为现实做出推测,以使对未来实践方向明确充满信心。这就是科学预见作用于实践的内在机制,作为领导工作,更应重视科学预见。科学预见形成于"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属于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又与决策一起构成"从实践回到认识"第二次飞跃的必然过渡环节,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发展,正因如此,科学预见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是其中一个特定的范畴,以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预见理论的基本轮廓,它的特点是"开放式"的。 三、对科学预见活动发展趋势的展望 科学预见作为一种认识,与社会事件构成一对矛盾,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现代社会实践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也将是科学预见活动出现一些新的认识论特点。 (一)、从科学预见的方法上看:由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性"趋向,今后将强调通过唯物辩证的矛盾系统分析以及定性定量的综合来预见未来。 (二)、从科学预见的形式上看:由于现代化大生产、大科学、大工程日趋"复杂化",群体主体今后将发挥出突出作用。 (三)、从科学预见的条件上看:由于当代社会发展日趋"知识化",这就是科学预见需要高水平的科学知识和工具。 (四)、从科学预见的过程上看: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竞争性"、"多变性"愈加激烈,信息的及时全面和"预馈"的时机将愈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