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
【答案】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是指血红蛋白中的亚铁
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的现象。
2. 无氧功率
【答案】无氧功率是指机体在最短时间内、在无氧条件下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所完成最人功率的能力(即机体能量转换的快慢)。无氧功率主要与人体的爆发能力如跳跃、投掷、身体快速启动等功能有关。
3. 闻血压
【答案】高血压是血压增高的医学术语,是指血压增高超过该年龄正常血压水平的状况,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
4. 肌肉爆发力
【答案】肌肉爆发力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发挥力量的能力,通常用肌肉单位时间的做功量来表示。爆发力的实质是指不同的肌肉间的相互协调能力、力量素质以及速度素质相结合的一项人体体能素质。
5. 脂肪动员
【答案】脂肪动员是指当血液FFA 水平下降时,储存在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在激素敏感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以供给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在禁食、饥饿、或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増加,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动员。
6. 心肌的兴奋性
【答案】心肌的兴奋性是指心肌细胞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在受到刺激后,首先表现为在细胞膜上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继而出现一次机械收缩。
7.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答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是指兴奋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效应所产生的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略称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兴奋性突
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对尤其是对通透性升高产生去极化所致。
第 2 页,共 20 页 在氧分压高时(肺内),易与氧
8. 波尔效应
【答案】波尔效应是指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对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影响效应,主要表现在:和血液中7农度增加,均可使氧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减小;反之,则曲线左移,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加。
二、简答题
9. 健身活动对老年人的血脂代谢有哪些影响?
【答案】健身活动对老年人血脂代谢的影响表现为:
(1)研究表明,长期进行太极拳、长跑、舞蹈、门球运动对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产生良好影响;采用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走、跑等健身运动,可以明显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获得类似降低血清和
提高和/或的效果。
(2)另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长期参加锻炼,除能有效改善脂蛋白组成外,还能使Zn
含量和比值下降,这对防治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10.简述生物节律的合理利用及重要意义。
【答案】生物节律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自然界时间过程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人的生物节律有日节律、周节律和年节律。合理利用生物节律最重要的生理意义在于使生物机体对外环境变化能做出前瞻性适应。这些既为运动训练周期提供参考,也是重大比赛安排的参考依据之一。如:
(1)人的日节律表现在一天中会出现两个功能高潮,一个高潮是上午
是下午时;
月,第二个高潮在月。 时,另一个高潮(2)周节律和年节律也有一定规律,在一周节奏中最良好的工作能力表现在星期三和星期四, (3)年节奏中工作能力第一个高潮在
11.简述残障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类型。
【答案】残障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3种:
(1)与健全人一样,同时同场一起
残障人忽视残障现象的存在,直接参加到健全人群中,在体育活动中不会因残障而得到照顾,此时,他完全被当健全人看待。
(2)以残障人的身份与健全人组成团队,同时同场一起活动
在团队中,该残障人受到人格尊重和身体活动照顾,残障人自己则自强不息,尽力减少同伴的负担,共同到达胜利的终点。
(3)只有残障人才有资格参加的标准残障人体育运动
残障人之间本着体育精神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各种类别、各种项目、各种级别的比赛。残障人参加运动会与健全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必须对残障人的运动功能进行医学和功能
第 3 页,共 20 页
方面的评价,并根据检查和评价的结果,按照相应的规则标准和参赛项目的要求,分成不同的级别参加比赛。
12.突触前抑制是如何发生的?
【答案】(1)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轴突-轴突型突触,即在轴突末梢A 与神经元B 构成兴奋性突触的同时,另一轴突末梢C 又与末梢A 构成轴突-轴突型突触。
(2)突触前抑制的现象
突触前抑制表现为神经元B 产生的
(3)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机制
轴突末梢C 释放GABA ; 末梢A 内的外流,到达末梢的动作电位幅度变小,内流减少,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神经元B 产生的变小。
13.试述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答案】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四种途径实现的。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将感受器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中枢在脑和脊髓,能对各种刺激进行分析判断,产生反应信息,传出神经则将中枢对刺激所作出的反应信息传递至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
(2)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些器官、组织,
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反应的调节方式。被调节的细胞或组织称为粑细胞或靶组织。许多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各种激素,就是借体液循环的通路对机体的功能进行调节的。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一般来说,自身调节的幅度较小,也不十分灵敏,但对于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一定意义。
(4)生物节律
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由于生物体内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变化,使生物体对内、外环境的程序
第 4 页,共 20 页 的下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