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消息结尾

【答案】消息结尾是指为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结尾对消息而言也是重要的,好的结尾可以使主题更鲜明,使文章有回味的余地,甚至也有审美价值,还可以带来妙趣。

2. “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

【答案】“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是指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通过达到具体真实,从而实现新闻报道的整体真实,遵循新闻的基本属性一一真实性,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其强调的是新闻与事实之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对事实的报道。

3. 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社会观察通讯是指报道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的通讯。与传统的人物、事件、工作、风貌通讯不同,社会观察通讯并非着眼于社会上的某一个别人物、个别事件,或者某一方面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某个地方的风光风貌,而是在上述各类通讯的报道范围之外,用广角镜头透视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反映社会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新变化、新问题、新观念的通讯。在不同的媒体上,社会观察通讯有不同的称谓,“新闻观察”“纪实报道”“问题通讯”“调查报道”,以及某些报纸上的社会大特写等等都属于社会观察通讯。

4. 路透通讯社

【答案】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①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 ②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至今,路透社对于自己的定位仍首先是“商业和专业信息的信息源”。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5. 描写性消息

【答案】描写性消息是以描写为基本手段写作的消息。换言之,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一一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简笔勾勒。它主要的体裁形式包括:新闻素描、散文式新闻、花絮。它的功能包括:记录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 发挥形象的感染力、震撼力; 满足读者的视觉需求。

6. 深度报道

【答案】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着重揭示原因WHY 和怎么样HOW 两个新闻要素。深度报道概念诞生于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西方的解释性、调查性报道,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

二、简答题

7. 如何理解“用事实说话”中的“说话”?

【答案】这里的“说话”,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聊天、谈话,而是特指有目的的信息传递,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从宏观的角度定义,“说话”就是要达到某种传播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舆论导向。

(1)传播的目的是说话。按照传播学的观点,写新闻是为了传播,而传播本身就含有一定的说话的意义。事实一旦被报道了,就变成了“被传播的事实”。事实的传播总是为了某种目的,即使没有明确的特定目的的事实传播,也总要产生某种影响。“说话”,就是为了通过新闻传播形成社会舆论,从而产生社会影响。

(2)选择就是在说话。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既然是“报道”,就包含着记者的主观行为,即意味着记者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叙述、描写与再现,这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换句话说,都是记者在“说话”。

(3)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从新闻写作的角度讲,写一篇报道,尤其是综合性消息和通讯,总要有一个主题思想,围绕着主题思想才能取舍材料,统率全文。而主题思想就是“说话”,就是记者企图通过新闻报道有目的地传达的信息、表达的倾向性与观点。因此在新闻写作的实践过程中,新闻事实与说话也是无法分家的。

综上所述,“事实”是客观存在; “说话”是主观意图。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矛盾,“用事实说话”正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力一法。

8. 什么是“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

【答案】(1)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是指新闻传播事业史上一种独特的新闻传播体制,最典型的代表是德国和日本。“二元”结构,最为简略的概括是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对立和并存的社会结构。具体到这两个国家中,就是以往的封建因素和近代的资本因素在这两个国家近代历史中长期并存与对立的现象。

(2)日本和德国的一元社会结构,特别是一元君主立宪政体,对两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根本性质、基本职能的确立及发展的未来方向起到了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并使得两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体系也深深地打上了“二元”结构及“二元”因素的特征烙印,从而成长为不同于正统欧美诸国的另一种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类型,即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

(3)日本和德国的近代新闻传播事业“二元”体制实际上是一种介乎封建集权与资本主义市

场体制之间的半集权、半市场自由化的新闻传播体制,其中,集权的因素以政治系统的形式占据着主导性的支配地位。它的特殊的质、特殊的点就在于这种体制所包含的“二元”结构、因素及其一系列的历史化外显。

(4)“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展现为一种矛盾的割裂,政治集权化与经济市场化的对应,即新闻传媒的政治上“一个声音”和经营上的自由放任,而这种割裂又被强制性地包容在一个奇怪的体制内。一方面,统治者允许甚至鼓励新闻传播媒介在不伤害国家根本体制、保持社会稳定秩序的前提下去赚钱赢利、搞“黄色新闻”、确定新闻本位和先进的企业经营方式; 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严厉的法规、强大的国家机器来防止传播界“越轨犯规”,并强烈要求传播事业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有益的贡献”。

(5)从资本的元素来看,它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中日益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传播界强烈要求也实行西力一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理论,以实现新闻传播媒介的独立地位和经营需求。这种要求的外在表现集中体现在“新闻自由”的追求和传播媒介营利观的确定,传播媒介不愿意作为国家的一种工具,而强烈要求它独立于国家政权系统之外,作为一种社会的中介和舆论监督机构,强烈要求传播界有充分的自由来制造和销售新闻商品,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和自身赢利目标的实现。

(6)从封建元素来看,它的存在也来自于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的存在。天皇权威、封建等级、藩阀财团、官僚元老、武士阶层、军部势力等,这一系列社会封建集权因素反映到新闻传播事业领域之中,必然构成了一种残缺但却又有力的集权主义强控机制。资本的生殖、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是统治集团所强烈需要的,而市场经济随之派生的资本的自由、资本的社会本位却是统治者所极力压抑、打击、控制的。这就是日本和德国近代统治者始终抓住超经济的国家统治权力和专政工具不放,对社会体制内新闻传播事业的自由主义倾向实施严酷打击、限制矫正政策的根本原因,也是这两个国家产生“二元”化传播体制的根本原因所在。

(7)处于“二元”因素夹缝中的日本、德国近代传播事业最终形成了一种既有较为隐蔽的集权主义原则和控制方式,又能容纳资本主义市场元素某些内容的独特的新闻传播事业体制,这就是一种残缺的、隐蔽的、但又强大的封建集权主义和虚假的、歪曲的、片面的自由主义的奇特组合一一“二元”化结构、“二元”化元素并存的新闻传播事业体制。

9. 采写一篇问答整理式的“记言”专访。

【答案】示例如下: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

“这是一个两条腿走路的时代”

当独立电影人发觉自己寄身于体制之内已经无法进行个人表述,由着真实被蒙蔽的时候,独立电影,便成了唯一的选择。然而当曲高和寡,票房惨淡的时候,商业片便成了救世稻草。所谓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为了这两块肉搞得自己不伦不类的角色比比皆是。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的想法,固然是不明智的,但是像王晶那样一点都不嫌弃铜臭味儿,为了商业而商业的做法,也并不是智者所为。所以多年过去,张艺谋聪明地坚持追求着他的“两天腿走路”的理想,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