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风貌通讯
【答案】又称为“旅行通讯”、“概貌通讯”。它是以采访者旅行见闻的视角反映社会变化和风土人情的通讯,因此,也有人简称为“记地”的通讯。报纸上常见的诸如“见闻’夕、“巡礼”、“散记’,、“纪行”等都可归属于这类通讯。
2. 典型人物
【答案】典型人物是指新闻媒体报道的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区,其事迹或思想观念能够代表时代潮流、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人物或人物集体。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种传统而重要的宣传报道方式,也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典型人物报道是历史的产物,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集中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各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 谈话实录型通讯
【答案】谈话实录型通讯是指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要角色的通讯。在叙事记述型通讯中,往往也会涉及人物之间、记者与被访者之间的对话,但它并不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出现。而在谈话实录型通讯中,谈话无疑是主角。谈话成为主角,包括以下两项含义:①谈话在文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构成整个文本; ②谈话在文本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谈话的质量决定着全篇的质量,谈话的成败决定着全篇成败。
4. 新闻特写
【答案】新闻特写是指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消息、通讯,也不同于文学作品,而是二者“杂交”后的产物。不能划归新闻(消息)题材是理所当然,暂时只能归于通讯之列。该体裁包括人物特写、事件特写、旅行特写和速写等。新闻特写有镜头感、透视感、现场感等特征。
5. 亲历事件
【答案】亲历事件是指记者身处在事件发生的同时空,作为事件的目击者,从头到尾亲历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通常是在预知事件的采访或体验式采访中才是可行的。由于记者亲历事件,取得的是第一手材料,感受的是当时当地的现场气氛,这种现场材料较为真实可信的。
6. 非故意失实
【答案】非故意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这种失实虽然从性质上看没有故意失实那么严重,但它出现的频率高,所造成的危害也不能忽视。通常的表现形式有:①思想方法片面,对所报道的事物认识不够准确; ②知识不足,在报道中闹笑话、出差错; ③采写作风小严谨、粗枝大叶等造成失实。
二、简答题
7. 消息头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消息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使消息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文体。一张报纸上有多种文体,有消息,有通讯,也有文学创作。它们担负的任务不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
(2)它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消息前一旦标明“本报讯”,这就表示此消息是本报独家采集的新闻,本报对此条消息版权所有,其他新闻媒介不得任意转载、抄袭。各通讯社的“电头”与此同理。报社在使用通讯社的新闻稿时,必须标明其电头,以示此消息版权属该通讯社所有。对于通讯社的电讯稿,报社无权任意增补更改,但是可以删节。
(3)表明消息来源,以利读者判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张报纸上刊登了好几个国家通讯社的新闻报道,其内容是相似的,然而说法各异,有时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在这里,消息头就成为区别这些国家通讯社的一个重要标志了。
(4)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它迫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地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翔实、新鲜、生动。新闻报道一旦失实,读者只要看一看消息头,就可以明确这是哪一家新闻单位的责任。通过消息头,我们还可以了解各家新闻单位的人员素质和报道质量。
8. 专访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答案】专访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文体特征:
(1)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较,专访更注重采访手段,它所进行的是一种特殊的访问,或称正式访问。即记者是有备而来的,事先怀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采访目的到现场去的。多数采访是按预先准备好的既定方案或计划进行的。而且一般来说,在正式的访问开始之前,记者已完成了文体认定,也就是说,他很明确要写出一篇专访。而记者在进行其他采访的时候,多数情况下,行动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即我要写一篇消息还是通讯。只有在采访的过程中或者结束后才面临“量体裁衣”的问题。但“专访”是个例外。
(2)专访强调的是“专”。即非专不访:访专人、谈专题
①“专”在采访对象上。它是专门对“人”进行采访的,而且是事先经过选择的“特定的被访问者”、“专门的采访对象”。即便有的专访是“记事’夕、“记言”,也是通过对访问与此有关的“特定的人”来完成的。
②“专”在内容上,即突出专题性,回答“特定的问题”:突出专一性,无论写人,记事还是
记言,都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某一些侧面,这些侧面是记者根据报道的需要,读者的需要,专门选择的。
③“专”在独家的角度上。专访所选择的被访问对象和所报道的内容,要有做专题的新闻背景或者特定的新闻价值,当然,最好是独家新闻价值。
(3)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实录包括正式访问时的话题、氛围、现场、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流等。也就是说,它的主要内容应该以被访者的原谈话为主,再穿插有关的现场情况、背景材料等连缀成篇。一般来说,专访有三个要素:被访者、记者、现场。与其他新闻文体不同的是,专访通过上述要素更着力于营造一种记者、被访者、读者三方同在的时空效果,以尽量实现读者与被访者的“近距离交流”。
(4)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记者“赤膊上阵’夕,以见证人的身份把读者带入现场。当然,有时候也会隐去自己,但即便如此,文中也有记者的影子。无论直接出场,还是间接出场,记者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他在代表读者向被访者提间。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在专访中记者更加主动,主观色彩比较鲜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处于主角的地位,起着引领和控制问题与采访过程的作用。
(5)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因为它是访问活动的实录,所以选择问答体为主要形式是顺理成章的。多数专访采取了显形问答体。有些专访根据报道效果的需要,也可以处理为隐性问答的散文体。
9. 5%公众期待春运增开不同价位列车
今年“春运”,铁路部门将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成都铁路局部分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5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3.1%的人赞成火车票实名制,6.5%的人表示尚需观望,只有10.4%的人明确表示反对。
【答案】
三、论述题
10.试论述1949年之后30年间我国通讯的发展。
【答案】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讯写作的内容更广阔了,题材更多样了,作者更广泛了。无论从反映军事战斗、生产劳动、文化科技和社会风貌等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通讯。
(1)军事通讯
军事通讯反映前线战斗的通讯形式。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精神面貌,充满激情和诗意,曾轰动一时,至今还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共鸣。那些年代,社会上正气昂扬,人民群众斗志旺盛、团结奋进,与新闻报道的成功出色有相当的关系。
在解放战争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漫长岁月中,新华社军事记者阎吾写出了大量充满现场情景的通讯报道,被人们称为“情景记者”。
(2)经济建设和社会风貌通讯
在经济建设方面,通讯报道及时地、具体地反映了国家前进的步伐,群众生活的脉搏。经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