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以采集新闻事实、进行新闻报道为主要目的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播全过程的开端和整个传播活动的基础。新闻采访是新闻领域的专门活动,必须遵守新闻传播规律和基本要求。主要着眼于迅速及时的采集、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仅要求视野经常遍及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要力求持续注视重大事态的发展变化。它卞要通过观察和访问获取新闻时事。新闻采访可分为个别访问、现场观察采访、蹲点采访、交叉采访、巡回采访。

2. 事件专访

【答案】事件专访是指记述某些新闻事件的特殊意义、内幕情况或者澄清事实真相的专题访问。它主要是通过采访这些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或者见证人来“复原”与“剖析”新闻事件的。在事件专访中,“事”处于中心位置,人是配角。事件专访的主旨不是为了表现人,而是通过被采访者之口来报道“事”。

3. 网络新闻

【答案】网络新闻是指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像、音响、动画等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也即通过因特网发布、传播的新闻报道。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版、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其发布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

4. 倒金字塔结构

【答案】倒金字塔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是指主体本身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即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的段落里。其的特点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它要求把最重要、最新鲜或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开端,即新闻导语里面。其他事实也是按先重后轻、先主后次的顺序来安排; ‘白的导语一般采用是“部分要素导语”,在导语中突出一两个新闻要素,突出最吸引人的内容: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简略、简练: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5. 三度重复

【答案】“三度重复”是消息特有的一种叙述方式。具体是指,从标题到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 导语第_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 卞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消息的“三度重复”要求标题、导语和卞体围绕同一新闻角度叙述,不是简单的“三次重复”,而是层层递进。这种叙述方式也称倒金字塔结构。一般认为,这种结构方式起源于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这种写法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6. 剖析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剖析型社会观察通讯大多报道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类题材。这类题材往往已为社会所关注。但受众获知的表面信息虽多,却缺乏对这类问题高屋建领的信息梳理和根源剖析。这类通讯的报道方式大多在纪实的基础上剖析问题。报道中有许多分析解释的段落,是对纪实内容必要的整理和深化,有比较强的社会认识价值。

二、简答题

7. 简述事件新闻的报道特点。

【答案】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已十分强调新闻的时效,其新闻价值与生命力同及时密切相关,要求迅速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1)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 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2)事件新闻报道及时,时效性强。

(3)事件新闻报道时,事实交待得一清二楚。尽管对于不同的事件,写作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但是,事件新闻的报道总是要写事。

(4)事件新闻的报道有深度。一般在进行事件新闻报道时,都要求记者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

(5)事件新闻报道见事见人。读者关注事件,实质上也是关注人。在进行事件新闻报道时,不应忽视人的要素。

(6)事件新闻报道中,恶性事件占有很大的比重。报道恶性事件的新闻拥有广泛的读者,容易成为媒体的“卖点”。所以,在事件性新闻中,这类事件的报道占有很大的比重。

8. 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答案】任何文章的写作,所遇到的基本的矛盾都是如何处理材料和观点的矛盾。新闻写作遇到的矛盾也不例外,它要处理的是新闻事实与记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方法是“用事实说话”。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没有事实的支持,就没有新闻报道。事实是新闻的实体,也是新闻的存在形式。新闻的指导性、政治性等,都是由事实派生出来的,不是独立存在的。

(2)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3)事实最符合受众需要

①人们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关注传媒,主要想获取信息,知道一些新鲜事,而不是首

先想知道一些道理。

②从受众的心理分析,在阅读选择的时候,大多数人愿意接受记者提供的事实,相信通过自己的头脑对事实所做出的判断,而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更讨厌那种充满大话、空话的宣传和强制性的灌输。

③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指出,最好的传播效果是劝服,而不是压服。

9. 解释性报道兴起的原因和采写特点有哪些?

【答案】解释性报道又称背景新闻,是典型的分析性新闻,也是典型的深度报道。解释性新闻的特点,在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

(1)解释性报道兴起的原因

解释性报道从20世纪30年代引起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解释性新闻己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报道方式。解释性报道兴起并发展的原因在于其重要性和特殊性。

自从20世纪30年代解释性新闻引起重视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解释性新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报道力式。日本著名新闻学者新井直之教授曾指出:“今后的报纸,解说的重要性将日益增加。如果说,报业史的第一阶段是‘政论报纸’的时代,第二阶段是‘报道报纸’的时代,那么,今后即将到来的第三阶段就可能是‘解说报纸’的时代。”“解说报纸”时代,是以解说一一解释性报道为主的时代。这一切都说明,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想在解释性报道方面一显身手。

①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

解释性消息因其提供的是全局性背景,说明的是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自然界的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所以它可以使新闻更易理解,从而也更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②解释性消息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间题的“全像”。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多如洪水。然而,它们往往又是支离破碎、不连贯的,令读者难以把握。面对这种情况,媒体有义务提示重点,并就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对繁杂无序的信息进行梳理、加工,发挥新闻信息讲解员的作用。解释性报道,包括解释性消息,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

③解释性消息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富启迪作用,也更具建设性。

分析性消息的特点之一是主观色彩外化,言论功能较强。而解释性消息因其重点分析、解释“原因”、“为何”。所以,它可以集中、系统地进行事理或病理探测。换言之,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问题、说明问题,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出建议。

(2)解释性报道的写作特点

①要有大背景意识写作解释性新闻,记者必须善于调遣和使用大背景,即全局性背景。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新闻中的背景有区别。一般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其地位大多为从属性,为说明、补允、烘托新闻事实服务。在解释性新闻中,背景性事实反客为主,新闻的焦点集中在背景分析上面,背景的任务不是解释新闻事件的某一部分,而是用来诊释新闻事件的整体,即“大背景”。大背景意识要求记者将新闻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之中去观察、分析它产生的必然性,这是背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