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吉林省培养单位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838环境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阈剂量(浓度)

【答案】阈剂量(浓度)是指在长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阈剂量(浓度)越小,受试物质的慢性毒性越高. 反之,慢性毒性越小。阈剂量(浓度)由慢性毒性试验来确定,或由亚急性毒性试验做出初步估计。

2. 光化学烟雾【答案】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照射,多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

3. 植物修复【答案】植物修复技术是指直接利用各种活体植物,通过提取、降解和固定等过程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消减污染物的毒性的环境修复技术。可以用于受污染的地下水、沉积物和土壤的原位处理。4. 大气稳定度

【答案】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

表明大气是稳定的;大气是不稳定的;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大气处于平衡状态。有关,若

二、简答题

5. 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是什么?【答案】三种主要温室气体分别是:

(1

)水蒸气

大部分的自然温室气体是水蒸气

它导致了地球上约的温室效应(不包括云)

;水蒸气为最大的温室气体,其高出二氧化碳近两个数量级,但其受高度、韩度的影响较大,受水域和季风的气候影响也较大;绝对湿度大的海洋性气候受人工排放的温室气体影响不明显,海拔较高、高纬度、干旱地区等绝对湿度较低的地区受人工温室气体的影响较大。

(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约占的温室效应,矿物燃料的燃烧是大气中的主要来源。同时,地球表面植被的日趋减少,也降低了植物对的吸收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原料,它的增加可以增加光合产物,无疑对农业生产有利。同时,它又是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对地球热量平衡有重要影响。

(3)甲烷

甲烷约占的温室效应。甲烷多属天然排放,自然界的生物厌氧分解作用本来就会排

排放因素则有放甲烷,如水体流动性不高的湖泊、湿地等均有较高贡献。而人为活动造成的

自然水体中甲烷结构式受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农业畜牧活动及工业制造程序等。

6. 砷在环境中的来源。

【答案】砷在环境中的来源可分为:

(1)天然来源

砷多以无机砷形态分布于许多矿物中,主要含砷矿物有砷黄铁矿

与雌黄矿

在某些煤中也含有较高浓度的砷。空气中砷的自然本底值为每立方米几纳克。其中甲基胂含量约占总砷量的20%。地面水中砷的含量很低。

某些地下水水源的含砷量极高

砷量。

(2)人为来源

环境中砷污染主要来自以砷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农药。如砷酸铅、乙酰亚砷酸铜、亚砷酸钠、砷酸钙和有机砷酸盐。

某些苯胂酸化合物,如对氨基苯基肿酸,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家禽和猪,也用于治疗小鸡的某些疾病。

砷还可用于冶金工业和半导体工业,如砷化镓与砷化铜。所以,工厂和矿山含砷废水、废渣的排放,以及矿物燃料燃烧等也是造成砷污染的重要来源。

雄黄矿且为三价砷。温泉活动地区的水源含

7. 简要说明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及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及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如下:

(1)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 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増温,这就是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

(2)大气温度升高的原因

由于人口急剧増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3)京都议定书的目标

针对各温室效应气体的对策和实施策略,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控制量和吸收量,排放量削减限制的排放,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排放,以控制大气温度升高。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