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804行政学理论与方法之公共行政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重塑政府
【答案】重塑政府是指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按照企业家精神对政府进行重新塑造的理论和实践。重塑政府的特点在于丢弃与传统公共行政紧密相连的一些陈规旧俗,彻底反思政府的运作,要求重新建立政府的一个新框架,一种政府的新思维,即一个新范例。重塑政府的价值取向在于用企业家的精神来改造政府,在现存的公共事业机构内建立企业化的管理机构。
2. 法制监督
【答案】法制监督是指法定的权力主体依据法定权力督促和保证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遵从法律,对国民尽职尽责,履行行政责任的活动。法制监督是法制行政的一个基本的观念和范畴,也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法律制度。法制监督是主要有两大类:国家法制监督和社会法制监督。国家法制监督主要指西方国家按照三权制衡、以权治权的分权政治体制,除行政以外的立法和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成员的监督。社会法制监督则是指除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团体、舆论和公民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成员的监督。
3. 工作荷载分析法
【答案】工作荷载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方法,即通过不同单位在工作荷载和结果方面的横向比较来确定各个单位的效率水平。这种效率测定方法的运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涉及的单位从事同样或十分相近的工作; 二是工作性质属于量的处理工作,容易进行量化衡量。
4. 计划评审法
【答案】计划评审法是指运用网络技术编制、协调和控制计划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英文简称PERT 。计划评审法由美国海军部特殊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汉密尔顿管理顾问公司在1957年共同发展而成。基本原理是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把组成这一系统的各项作业按其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运用网络形式统一筹划,区别轻重缓急进行组织和协调,以期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整个系统的预定目标,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计划评审法适用于大型工程和复杂行政计划的设计安排。
5. 公共政策伦理
【答案】公共政策伦理是指行政主体在指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规范系统。公共政策伦理的本质是正义价值的选择问题,也就是如何做到社会利益和社会负担的合
理分配,既包括政策目的之中的伦理,也包括政策手段上的伦理。不同的伦理价值取向形成不同的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主要包括功利主义、普遍主义、公平正义论、个人自由论四种。
6. 培训制
【答案】培训制是指现代人事行政的一种更新机制。培训是指通过有关的培训机构,山具有实际行政工作经验和行政科学理论知识的人员,教导政府公务人员掌握和提高行政工作所需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公务员通过培训,可以更新和补充新形势和新环境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较迅速地掌握现代化的行政工作技艺和手段,以更加有效地从事政府公务工作。
7. 职系
【答案】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责任轻重和工作繁简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不同职级的职位系列。职系是对组织内部职位的横向分类。一般来说,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办事员职系。职系是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员工时,从专业性质上进行考核的依据。
8. 执行力
【答案】执行力是指将目标、计划、策略等落实的能力。执行力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力是指一个人的执行力或某一件事的执行力等; 广义的执行力是指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即企业、组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所有影响最终目标达成效果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效果的因素都进行规范、控制及整合运用的话,可以达到提高执行力的目的。
9. 模拟分析方法
【答案】模拟分析方法是指通过使用定量概念和方法,来模拟行政管理中的某些基本因素或条件,从中寻求行政管理合理、效率和效益的模式的分析方法。模拟分析方法其出发点,是力图解决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如何控制和反复实验。模拟法是量化研究法的继续和发展,由于行政管理所涉及的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极为复杂,所以,这种方法在目前局限性较大。
10.分税制
【答案】分税制是指一国政府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对税种或税源以及税收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以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包括分税、分权以及分设征收机构等。其中分税是前提,分权是要害,分设征收机构是保证。
分税制作为一种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制度,是基于各级政府对税种或税源的分配。在一个以税收作为最主要财政收入的国家里,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入分配集中在税收收入的分配上,但不是所有对税收收入的分配都可称之为分税制。因为政府税收收入分配形式有税收总收入分成形式、税收收入包干形式和分税制形式等,分税制仅仅是其中的一种。
只有具备按税种或税源划分各级政府税收收入的特征,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制度才能称为分税制。分税制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税种和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其实质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税种的划分,包括按税种的名称划分和按税种税源的划分;
②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税收政策方针制定权、税收法规立法权、税收征收权、税收法规解释权、税收减免权、税收调整等项权限方面进行合理的划分。
分税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彻底的分税制,通行于管理权限较分散的联邦制国家,如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另一种是不彻底的分税制,通行于管理权限较集中的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
二、简述题
11.行政权力的学说的演变。
【答案】(1)早期的分权学说
人们对于行政权力的认识最早发端于分权学说。一般认为是亚里士多德开了分权学说的先河。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机能:议事、执行和审判。早期分权学说所描述的执行权力属于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权分立学说
近代意义上的分权学说是从洛克开始的。而集分权学说之大成、明确划分国家权力的是查理·孟德斯坞。他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种:立法权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行政权主要执行国家意志,司法权则主要在于保护民众的利益。
(3)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美国政治学家古德诺全面阐明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理论。古德诺认为,国家只有政治与行政两种权力。其中“正式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这种区分是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要求分不开的。一分法与二权分立相对应,它把行政权力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来看待,促成了行政科学的诞生,从而为对行政权力的专门研究奠定了基础。
(4)五权宪法学说
五权宪法将国家权力分作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和考试权五种。这是孙中山在总结西方历史并看到了三权分立的弊端之后,为克服行政权力膨胀趋势所提出的设想。
(5)议行合一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是统一的。法国巴黎公社首创了议行合一的先例。在议行合一的权力结构当中,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后世的社会主义国家比之巴黎公社虽然有所改变,分别设立行使立法权力的代表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执行机关和行使司法权力的司法机关,但执行机关由代表机关产生,对代表机关负责,向代表机关报告工作,并接受代表机关的制约与监督。这从原则上讲仍属于议行合一。
(6)组织权力学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