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学题库>中外政治思想史题库

问题:

[单选]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文中的意思是()

A . 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
B . 孔孟经典是儒学的根本
C . 《论语》是儒学的根本
D .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黄宗羲认为:“(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A.君主制度摇摇欲坠。 B.启蒙思想已有萌芽。 C.纲常礼教全面崩溃。 D.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横摇加速度衡准数由()确定。 横摇加速度因数。 初稳性高度。 初稳性半径。 动稳性的大小。 有学者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 A.“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明夷待访录》之《原法》篇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结晶。他认为:“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这里的“法”是指具有现代意义和具体的法律条文。 B.该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中君主和民众的地位和关系。 C.集中体现了作者国法家法同构实现治世的大胆设想。 D.在他看来天下共治和理想的君主原型只存在于三代。 对一般船舶而言,稳心半径随吃水的增加而逐步地()。 减小。 增大。 无关。 不确定。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文中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