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学题库>中外政治思想史题库

问题:

[单选] 《明夷待访录》之《原法》篇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结晶。他认为:“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 . A.这里的“法”是指具有现代意义和具体的法律条文
B . B.该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中君主和民众的地位和关系
C . C.集中体现了作者国法家法同构实现治世的大胆设想
D . D.在他看来天下共治和理想的君主原型只存在于三代

有学者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 A.“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B.“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C.“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文中的意思是() 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 孔孟经典是儒学的根本。 《论语》是儒学的根本。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在三先生看来,当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已难以继续承担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与社会教化功能,……他们不遗余力地倡导‘重民’、‘保民’、‘敬民’,呼吁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回归”。以下言论最能够体现“儒家基本价值观念回归”的是()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当船舶重心之下漂心之上时称船舶处于()状态。 稳定平衡。 不稳定平衡。 随遇平衡。 中性平衡。 《明夷待访录》之《原法》篇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结晶。他认为:“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