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经贸大学传播学805新闻采写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服务性消息
【答案】服务性消息是指整个新闻传播活动都带有服务的性质,是一种新闻信息方面的服务。其特点是“直接可用”,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服务性消息不同于广告性消息,服务性消息是站在读者、消费者一方,为读者和消费者着想,为他们服务的消息。必要时,它们要无情地揭露厂家、商店以及其他企业的欺诈行为,替受害者说话。美国称其为“菜篮子新闻’夕,日本叫它“实用记事(新闻)”。
2. 新闻特稿
【答案】新闻特稿是指以报道新闻事件为其主要内容的特稿。它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政治冲突、建设成就、社会矛盾、政府举措、刑事犯罪,及一切构成人们关注热点的新闻事件都会成为特稿的报道对象。新闻特稿通常担负两个最为重要的任务,一是向读者提供新闻事件详细过程的描述,帮助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细节,让读者去切身感受新闻事件; 一是向读者提供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的解释和分析,帮助读者去认识新闻事件的复杂性,让读者深刻地理解新闻事件。
3. 事件性消息
【答案】事件性消息又称事件性新闻,它是指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它十分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其新闻价值与生命力同及时密切相关,要求迅速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的动态消息和现场特写性新闻等。
4. 用事实说话
【答案】用事实说话是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准备的某个事实中,让受众通过这一事实,自己来悟出某种道理。它通过客观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寓情于事实,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信息的要求,以及新闻应以事实的信息沟通情况、达到信息交流与分享目的的基本特征,因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的收受者,且具有说服力。
二、简答题
5. 怎样认识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
【答案】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在消息中,导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读者接触媒体,尤其是接触传统的印刷媒体一一报纸,首先是为获取新闻,了解新的信息,而且他们的阅读行为匆忙,他们总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之内,立即抓住新闻中的要害。
(2)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o
记者辛苦采集的信息能否为读者所接受,关键在于能否让读者将新闻作品读完,而导语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导语精彩、内容与形式俱佳,可引导读者耐心地甚至兴味盎然地接着读,否则他们会另有所爱。
(3)为全篇定音。
导语为一篇之首,它确定写作重点,抓住材料的要害,材料的取舍便有依据、准绳。导语决定消息的基调,消息的主体部分应按这个基调展开叙述。
6. 如何理解“用事实说话”中的“说话”?
【答案】这里的“说话”,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聊天、谈话,而是特指有目的的信息传递,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从宏观的角度定义,“说话”就是要达到某种传播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舆论导向。
(1)传播的目的是说话。按照传播学的观点,写新闻是为了传播,而传播本身就含有一定的说话的意义。事实一旦被报道了,就变成了“被传播的事实”。事实的传播总是为了某种目的,即使没有明确的特定目的的事实传播,也总要产生某种影响。“说话”,就是为了通过新闻传播形成社会舆论,从而产生社会影响。
(2)选择就是在说话。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既然是“报道”,就包含着记者的主观行为,即意味着记者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叙述、描写与再现,这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换句话说,都是记者在“说话”。
(3)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从新闻写作的角度讲,写一篇报道,尤其是综合性消息和通讯,总要有一个主题思想,围绕着主题思想才能取舍材料,统率全文。而主题思想就是“说话”,就是记者企图通过新闻报道有目的地传达的信息、表达的倾向性与观点。因此在新闻写作的实践过程中,新闻事实与说话也是无法分家的。
综上所述,“事实”是客观存在; “说话”是主观意图。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矛盾,“用事实说话”正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力一法。
7. 阅读下面两条短消息,就其采访与写作中的优点或缺点,分别写出评论性短文。
第一篇:形似别墅收费一元
武汉高档公厕不“方便”
(本报记者刘学华通讯员张斌华武汉报道)江城武汉最好的公厕日前向市民开放,然而有人却把它当成了冷饮厅,有人在公厕门前徘徊不前。
两座投资约150万元的公厕位于汉口西湖广场两侧。有关人士称,这是该市最高档的公厕。 记者日前见到,豪华公厕的宽敞大厅里分列两排红木座椅,三室分别为男厕、女厕、残疾人专用厕,不用水冲。然而高贵的外表加上一次一元的价格,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工作人员说,生意清淡。
(《中国商报》2000-06-05)
第二篇:
我国平均20个学生一位老师
本报讯到去年年底,我国共有1200万教育“园丁”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向世界上最大的受教育人口群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平均每20多名学生有一位老师。
截至1999年底,全国普通学校教职工总数1480.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78.6万人,担负着86万余所从幼儿园到大学的2.44亿在校生的培养任务。同时,72万余所各级成人学校共有教职工119.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9.3万人,培养着各级各类成人在校学生8346万人。
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在中小学校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1991年,高等学校职称改革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2000-09-11见报)
【答案】(1)第一篇文章的优点:标题简单明了,只看标题就能知道事实。
第一篇文章的缺点是思路不清晰,语言混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导语部分没有与标题相照应,不但没有说公厕形似别墅,更没有点出重点一一武汉高档公厕不“方便”,“有人却把它当成了冷饮厅,有人在公厕门前徘徊不前”一句,出现在导语里,更是不知所云;
②第二段与报道重点关系不大,作为背景材料放在最后一段更合适;
③报道应该有对市民的采访内容,将市民的看法作为直接引语会使报道更有说服力。
(2)第_篇文章的优点:运用数字,使报道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说服力强。
第二篇文章的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①文章没有指出数据信息来源,可信度大大降低;
②第三段与全文内容脱节,缺少对材料的过渡性说明;
③导语语言有些啰嗦;
④报道重心没有充分展开。
8. 事件通讯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是什么?
【答案】事件通讯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具体如下:
(1)事件通讯的共同特点
①新闻性与具体性
新闻性是前提,没有新闻性就不必作详细报道; 具体性是基础,不具体就写不出详情经过,展不开故事情节,也就构不成一篇完整的、生动的通讯。
②典型性与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