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应激
【答案】应激也被译为“压力”,是指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的身心紧张状态,可见于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从不同的角度,人们对应激存在不同的解释。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认为,生物的应激是身体对加于它的任何要求的非特异反应,是通过特殊的综合征(一般适应综台征)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包括生物系统内非特异地被引起的所有变化。心理学家认为,生理学的应激观不够全面和完整,它还包括心理方面,是个体的整体反应,可指:①造成紧张的刺激物,即塞里称的应激源;②紧张状态本身,即特殊的身心紧张状态;③对应激源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适度的紧张对人有益,过强过久的紧张不仅会损害人的学习与工作,而且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疾病。因此,应激这一涉及健康和生命的重要课题,要求人们采用多学科结合的途径加以探讨与解决。
二、简答题
2. 你认为自我概念与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具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就目前有关自我概念与中枢神经系统关系的研究来看,个人的自我概念与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具有密切联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当大脑右额叶的某个部分发生病变时,人的自我概念和性格可能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神经学家布鲁斯•米勒在费城美国神经病学学院会议上报告,他和同事经研究发现,位于人类大脑右额叶前部的某个区域,可能是人的自我意识中枢。
(2)米勒的研究表明,人体生物性紊乱能够破坏各种健全的自省和自我认知模式,人要保持自我意识,需要大脑右额叶正常发挥功能。虽然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作家、科学家都在无休止地谈论“自我”的概念,但直到最近人们才拥有可赖以研究“自我”的物理基础的技术。
3. 你怎样理解侵犯的原因?怎样估价侵犯的普遍性问题?
【答案】(1)侵犯的原因
①情绪唤起水平
a. 个人的总体情绪唤起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侵犯行为。一般化非特异性的唤起水平的提高,会直接导致人们侵犯性的增加。
b. 特异性的唤起水平,如身体运动、性唤起等,也会改变人们的侵犯性。如暴力色情的宣传会通过增加人们的性唤起水平的途径,增加人们的侵犯性。
②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
a. 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个人也就越容易从他人利益的立场感受和思考问题,其以别人
痛苦为后果的侵犯行为也就越难于发生。
b. 自我控制也是直接与侵犯行为相联系的个人品质因素。当个人的责任行为意识增强,侵犯行为的强度会明显下降。当个人的自我意识和控制水平下降时,侵犯行为会明显増加。
③社会角色与群体的影响
a. 研究表明,当社会对一种特定社会角色较为容忍时,人们的侵犯性会明显増加,这实际上证明了社会同一性(社会身份)同侵犯行为的关联。当一种社会同一性与侵犯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合理性时,人们侵犯冲动的释放也会变得更容易。
b. 群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人们侵犯性的増加。群体的相互摹仿和激发,直接使个体的侵犯性增加;而且群体的极化作用和去个性化作用,也可以使人更倾向于选择同群体相一致的侵犯行为。
④大众媒介
暴力传播存在潜在危险,会增加公众尤其是儿童模仿其中的情节而产生的侵犯行为。
(2)对侵犯的普遍性问题的分析
经调查发现,从1945年到1990的2340个星期中全世界只有3个星期是无战事的和平日子。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各国的各种侵犯事件仍有增无减,并出现了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各种侵犯行为的新现象。由此可见,侵犯行为的普遍性。虽然整个世界的文化教育日益普及、繁荣,财富在以级数增长的速度积累,但根据国内外侵犯行为的历史与现状,可以估价出侵犯行为可能会有增无减,愈演愈烈。
①国外侵犯的普遍性问题。2004年,美国包括强奸、谋杀、抢劫和严重人身伤害在内的各类暴力犯罪案件达136万起,2005年共发生139万起。2006年美国全国暴力犯罪率增长了1.3%,是连续第二年呈上升势头,虽然美国的财产犯罪率下降了2.9%,但是总体犯罪情况依旧严峻。根据有关资料,美国总统每月收到的恐吓平均达100次。负责总统生命安全的美国保密局的庞大计算机里储存着6万名潜在危险分子的名单。苏联、日本等国的暴力犯罪也在持续上升。
②国内侵犯的普遍性问题。我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发生迅猛的积极变化,但暴力犯罪却没有因此减少。在有些大城市,人们的安全感不是随城市变革上升,反而是显著下降。根据公安部做出的《2006年我国社会治安形势的通报》中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仅放火、爆炸、杀人、抢劫、抢夺五种案件全年就有100多万起,而曾有研究数据表明犯罪明数最多只占实际发生的1/3。因此,此五种案件全年至少有300多万起。最近调查显示,儿童的侵犯呈上升趋势。
纵观侵犯行为的历史与现状可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并未降低侵犯行为的发生,并有可能继续增长下去。
4. 简述决策的主要理论。
【答案】决策理论(decision theory)研究决策者在不同处境下该如何选择才最为理性,但理性的决策与结果的好坏并无必然联系。决策情境中存在“决策风险”,“最佳决策”的目标就是使预期的损失(expected loss)最少。
(1)概率理论
人们的决策通常是以概率为依据的,认为“小概率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做决策更多的时候依据的是主观概率,即人们对客观概率的主观判断。诺曼指出,导致主观概率的原则有:
①人们倾向于高估低概率事件的出现,低估高概率事件的出现;
②人们倾向于表现出赌徒的谬误,预测暂时未出现的事件很可能最近出现;
③人们倾向于高估有利事件的真实概率,低估不利事件的真实概率。
(2)预期损失理论
在决策过程中,人们往往以损失(或负收益)来描述各种决策结果,采取预期损失最小的行动。
(3)效用理论
决策效用是指对于决策后果的主观评价。在许多情况下,效用是比预期损失更适当的决策指标,决策应该建立在“期望效用”(expected utility)的基础上。
效用理论提出一条重要的决策规则或称EU 标准:在决策中使期望效用值(EU )最大。影响和决定效用高低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各种非经济因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用函数,因而会在相同的情境中做出不同的决策。
(4)对策理论
对策理论(game theory )是对不确定情境中一些“冲突”或“竞争”情境的决策分析,旨在寻求最好的对策策略。对策理论主要研究两类对策问题,严格规定的对策和混合策略的对策。
对策理论常用的方法是“两难对策法”;对策理论还运用概率决策规则,通过对主观概率的考察,把对策理论问题看作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问题。
其他决策理论还有合理行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公平理论等。
5. 婚姻幸福的主要条件是什么?根据这些条件,应该如何发展婚姻关系?
【答案】(1)身体条件
夫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获得婚姻生活幸福感的必要条件。身体不只关系到自己的感受和行动,也影响到配偶的感受和行动,态度和对待行为。
(2)能力条件
①认知方面。智力、知识和技能对于解决婚后生活中的问题是必需的,同时,正确认识和把握对方也需要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 ②情绪和情感方面。伯吉斯和沃林(
绪上的依赖
关系,即相互共鸣的理解以及相互鼓励、心心相印是必要的。稳定的情绪和婚姻幸福感成正比。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正确应对对方的情绪,是夫妻生活的必要前提。
③决策和意志方面。现实中,结婚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主见,容易受亲朋好友的影响。决策能力强、具有果断素质的夫妻,容易获得美满生活。
(3)期望条件
)指出,夫妻之间在情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