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879经济学原理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科斯定理
【答案】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由斯蒂格勒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而成。其内容是:只要则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则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 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
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
2. 消费者剩余
【答案】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却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
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图来表示。
消费者剩余
d 如图所示,反需求函数p =f(Q )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
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即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此,消费者剩余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3. 占优策略均衡
【答案】在一些特殊的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可能并不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也就是说,无论其他参与人采取什么策略,该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这样的策略称之为占优策略。如表所示,通过对支付矩阵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A 、B 两厂商都是理性的,则这个博弈的结果是两厂商都做广告,即不管一个厂商如何决定,另外一个! 一商都会选择做广告。这种策略均衡称之为占优策略均衡。
广告博弈的支付矩阵
4. 帕累托最优
【答案】帕累托最优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 是现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它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V ·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
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
①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的比率;
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③交换和生产的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
5. 需求价格弹性
【答案】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 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二、简答题
6. (1)若企业支付工人报酬的方式可有两种选择,其一,给工人支付固定工资; 其二,按工人创造产出的一定比例支付报酬(即分成)。你认为哪种报酬支付方案更需要监督者进行监督? 哪些因素将决定企业支付方案的选择?
(2)工资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可能认为支付高于劳动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是有利的,如何解释?
(3)企业愿意向教育水平高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的信号理论是如何对此做出各自解释的? 你认为这对教育政策有何含义?
【答案】(1)给工人支付固定工资的报酬支付方案更需要监督者进行监督,分成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决定企业支付方案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工作的可分性,当工人的工作可以明确确定小同工人的贡献时,可以选择按分成方法付报酬。
(2)企业支付高于劳动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主要是为了激励,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下,可以激励工人工作。
(3)企业向教育水平高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这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所作出的选择。企业的这种行为导致对教育的重视,因为较高的教育水平意味着较高的回报。
7. 作图分析并说明政府对汽油征税并以所得税减免的方式返还全部税额时,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将会下降。
【答案】如图所示,横轴表示汽油,纵轴表示其他商品。政府对汽油征收从量税t ,使得汽油的价格从p 上升至
里得到的收入为:
令y 表示消费者在所有其他商品上的支出,并规定它的价格为1,那么最初的预算约束为:
实行退税计划后的预算约束为:
,对应的消费者对汽油的消费从x 减少为x' 。因此,通过征税从消费者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