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620学科基础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公地的悲剧?
【答案】(1)公地的悲剧于1968年由英国哈丁教授在《公地的悲剧》一文中首先提出。他说,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 二是加重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经过思考,牧羊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于是他便会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的悲剧”的典型例子。
(2)公地的悲剧的成因在十缺乏约束的条件,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能彻底退化或废弃。这就是“公地的悲剧”。“公地的悲剧”的发生,人性的自私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公地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管是另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公地的悲剧”并非绝对地不可避免。
(3)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从中得到的边际社会收益。当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成本时,公共资源就得到有效利用。要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采用以下三种主要方法:产权、配额和个人可转让配额。
2. 如何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对此,西方学者并无一致的答案。然而,大体的说来,他们较为普遍的思路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述效率优先的涵义。
【答案】(1)效率优先,就是在决定收入分配的问题上,首先考虑效率,把效率当作决定收入分配的第一位的因素。经济效率高,所得到的收入也高; 反之,经济效率低,所得到的收入也低。是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再考虑兼顾公平的问题。
(2)要做到效率优先,就是要让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领域里充分地发挥作用,就是要让市场的供求关系去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去决定收入的分配,也就是要承认个人的天赋能力的差别、承认后天努力的差别、承认努力结果(这些结果可能包含了纯粹运气的作用)的差别,总之,承认一切合法和合理的差别,并把这些差别与它们的结果即收入联系起来。在这里,“合理”的和“合法”的差别就是指上述由于个人的“天赋”、“努力”或“运气”之类因素造成的差别,而不包括利用各种非法手段造成的差别。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只有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来决定收入的分配才可以使各种经济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才可以使经济的效率达到最大。任何对市场机制的不必要的和不恰当的干预都只能起
到妨碍资源优化配置和降低经济效率的作用。市场机制通过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办法,刺激人们去努力工作、储蓄和投资。如果没有这一机制,社会就要寻找其他的替代办法。比如,积极鼓
,或者,强制要求“完成任务”,等等。然而,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这些替励“奉献精神”
代的办法至多也只能暂时地适用于少数社会成员,而不能长期适用于大多数社会成员。
(3)效率优先不是不要平等。在坚持效率优先的条件下,还必须兼顾公平。为了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减少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 ②促进机会均等; ③限制某些行业、某些个人的垄断J 胜收入; ④实现生存权利和消灭贫穷。
3. 简述等产量曲线的特征及其经济含义。
【答案】(1)等产量曲线的含义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等产量曲线如图所示。
等产量曲线
如图所示,该产量既可以使用A 点的要素组合(OL a 单位的劳动和OK a 单位的资本)生产出来,也可以使用B 点的要素组合(OL b 单位的劳动和OK b 单位的资本)生产出来。
(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①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它们按产量大小顺次排列,越接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少,越远离原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大。
②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③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即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它表示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将逐次减少。这一特征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3)等产量曲线的经济含义
等产量曲线作为分析工具,与另一分析工具等成本线结合起来,研究生产者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者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二、计算题
4. 已知某垄断厂商利用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其产品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上出售,他的成本函数为,两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分别为。求:
(1)当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两市场各自的销售量、价格,以及厂商的总利润。
(2)当该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销售量、价格,以及厂商的总利润。
(3)比较(1)和(2)的结果
【答案】(1
)由第一个市场的需求函数以
,同理,第二个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Q 1=3.6,Q 2=0.4。将产量代入反需求函数,可得两个市场的价格分别为:P 1=84 ,P 2=49.此时厂商的总利润为:
和0.4,价格分别为84和49,总利润为146。
(2)当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即P=P1=P2,总市场需求函数为:
此时厂商的利润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Q =4。
*代入需求函数得P =56。此时总利润为:
可知,
该市场的反需求函数为。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 所以,当该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前提下的两市场的销售量分别为3.6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的价格时,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销售量为Q=4,价格为P=56总的利润π=48。
(3)根据以上(1)和(2)的结果,可以看到,将该垄断市场上实行二级价格歧视和在两个市场上实行统一定价的两种做法相比较,他在两个市场制定不同的价格,即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所获得的利润大于在两个市场实行统一定价时所获得的利润(因为146>48)。这一结果表明垄断厂商进行尸级价格歧视要比小这样做更为有利可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