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广西师范学院81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经济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答案】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

(1)欧美学者的表述:

①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

②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相关部分。

③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

④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2)我国学者的表述:

①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的地域布局体系。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势和优化调控。

②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特点,以及发展变化和地域分异的规律性。也可以说,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生产分布的地域系统的一门学科。

③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3)经济地理学的观点:

①经济活动的内容;

②经济活动的区位;

③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

④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试分析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答案】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

(1)农村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农业劳动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和集约化。

(2)农村工业化缓解了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尖锐矛盾,同时,也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增加了农民从事非农产业自我发展的机会。

(3)农村工业化使农村居民受到了商品经济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影响,促进了他们文化水平、思想意识,乃至人格等素质的全面提高。总之,农村工业化推动了我国传统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转换,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并且对区域和国家的市场经济转轨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区域间农村工业化的差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3. 试述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2)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①将产业政策从对具体产业和部门的干预政策转向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一般性的调节政策,目的在于间接地促进整体的经济竞争力。

②将政策转向支持出口导向的生产,使地方经济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从而获取更大的比较效益。

③重视区域政策,通过帮助一个国家的落后地区或者一个地区中的落后国家,来降低乃至消除地区间发展的差异。

④提高产业部门的技术能力以促进竞争力,支持现有企业的私有化和重组,对中小规模产业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制度上的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就业稳定、经营灵活、富有朝气等优势。

全球化需要政府发挥新的作用,需要私人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全球化同时需要更加有力和精明的政府,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市场体系的建立、管理和维护。

4. 简述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答案】纳克斯在1953年出版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指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有源于供给与需求的两个循环过程。供给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储蓄能力—资本形成不足—低生产率—低收入。需求方面的循环是: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小—资本缺乏—低生产率—低收入。我们发现,无论从供给还是从需求观察,这两个循环都是从低收入又回到低收入,不断地恶化。并且,它们在“低收入”处相连接,相互影响、强化,使经济增长滞缓,长期陷入贫困状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贫困恶性循环论中,循环累计因果的作用。

5. 简述公司定性访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答案】公司定性访问中应注意的事项

(1)进入良好的交谈状态

在访问中,激发对方兴趣,很快进入良好访谈状态对其成功与否十分重要。多数访问者均在访问之前送达被访者访谈提纲。在简单寒暄之后,可按提纲所列间题顺序谈起。但是,如果能在寒暄中快速捕捉对方的兴趣点,顺势进入对方最感兴趣的问题,会收效更好。

(2)注意双方地位

在访问中的局势控制状况影响所获信息。理想的状况是访谈双方处于相互协作对话的地位。一方面访问者应让对方理解访问研究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访问者应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和对所访公司相关业务的了解。当访问者言谈中体现出丰富的专业技能,会降低被访者控制地位,达到良好合作状态。

(3)理解对方语义表达

当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都使用同样的语言,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对访谈的语义表达理解便比较容易。

(4)使对方理解自己的语义表达

为了对方真正了解被访者之意,最好使用通俗的表达,在需要之时,举例解释一下。

(5)注意被访者的代表性

公司定性访问一般历访公司数目较少,被访者所表达的信息是否公正反映了公司的实际情况,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被访者所谈到的多为其本人对公司经验的解释。这种解释未免带有一些个人的见解。为了避兔由此引起的偏差,可以访问公司中可能与其意见不同的其他代表人物,也可以索要一些公司内部文件、资料对所谈内容加以验证。

6. 试述企业空间扩张规律及其在中国的实用性。

【答案】(1)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企业空间扩张应该遵循社会律

企业空间扩张(如销售区发展、新工厂建立以及兼并活动发生的区位)具有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特点。

①接触扩散

从发源地开始,向外由近及远地扩散,在空间上呈现距离衰减。接触扩张在企业空间扩张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常常就近扩大市场,进而建立起生产机构。这种扩散在服务型的公司中表现更为典型。

②等级扩散

沿着某种等级结构的地理区域进行,如城市等级结构,由上至下地扩散。企业空间扩张(如销售区发展、新工厂建立以及兼并活动发生的区位)具有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特点。企业等级扩张常按市场规模,首先进入最大的市场(都市区),接着进入次大市场,并以此类推。并不考虑这些市场的距离是否邻近。实际上,等级扩张是企业对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差别所采取的对策。

(2)作为一个组织行为,企业空间扩张又受制于组织使其偏离这些规律

中国的特殊环境影响企业按以上两种规律扩张。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有学者提出中国公司空间扩张的通道扩张假想。所谓通道扩张,指公司空间扩张是沿通道延伸。通道包括人际关系通道、机构(或体制)通道、生产通道、距离通道。

(3)在中国的实用性我国的特殊环境影响企业按以上两规律扩张。比如: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人际关系; 在企业新区位选择或兼并其他企业时,熟悉的人际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