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626风景园林理论综合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陈从周

【答案】“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室,自称梓翁。浙江杭州人,闻名中国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

2. 石像生

【答案】石像生,陵寝园林雨道两边的建筑小品,用名贵石材雕刻的文武官员、自然界各类动物以及宗教、神仙传说中的怪兽,用来保护陵寝,具很高的观赏价值。

3. 榭

【答案】榭又称为水阁,建于池畔,形式随环境而不同。它的平台挑出水面,实际上是观览园林水景的建筑。建筑的临水面开敞,也设有栏杆。建筑的基部一半在水中,一半在池岸,跨水部分多做成石梁柱结构,较大的水榭还有茶座和水上舞台等。

4. 王维辋川别业

【答案】“辋川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建于陕西蓝田县南约20公里的一处别墅宅园。园中有多种地形、水体及茂密的植被,总体看来以天然风景取胜; 局部的园林化处理侧重于各种树木花卉的大片成林或丛植成景; 园林中建筑并小多,形象朴素,局部疏朗。

5. 《园治》

【答案】《园冶》是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计成所著,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日本及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6. 廊

【答案】廊是我国建筑中的走廊,不但是厅堂、馆阁、楼室的延伸,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而园林中的廊,既起到园林建筑的穿插、联系的作用,又是园林景色的导游线。

二、填空题

7. 计成在其著作_____一书中提出了园林造园规划的两个原则,一是_____,二是_____。

【答案】《园冶》; 景到随机;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解析】《园冶》是中国占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它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处理方面的问题。明末造园家计成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完成。《园冶》篇首提出两个设计原则:(1)景到随机:园林造景要适应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白的长处、避开短处;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给人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建筑的配置必须服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8. _____时期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汉代上林苑将囿发展为苑,还开创了_____造园手法,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宫,宫中有观(馆)的风格。

【答案】周定王; 他三山

【解析】在我国,行道树的栽植,很早就是一项制度。《周礼·秋官司冠第五》载:“野庐氏,国道路,至于四散,比国郊及野之道咬路宿息井树”,称“列树以表道”。这就说明,周朝设有野庐氏的官职,专管驰道两旁树木的种植与栽培,还供给行人的住宿与饮水。战国时,不少诸侯国提倡在行道两旁种树,以美化环境。汉武帝在秦旧苑上林苑基础上,加以扩建。建章宫是上林苑十二宫之一,其西北部开凿大池,名为太液池,仿效秦始皇的做法,在太液池中堆砌三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山。后来,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9. 按造园的选址和形式分类,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_____和_____两大基本类型。后者更是中国园林的典型。

【答案】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

【解析】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人工山水园一般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是中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

10.提出了“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意,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叠山理水原理是_____所著的_____。

【答案】文震亨; 《长物志》

【解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称之为理水。“理水”根据字面理解就是整理梳理之意。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池、潭、湾、溪、瀑布、涧等,自然界水体多种多样,姿态万千,模仿自然的同时又不拘泥于自然,对自然山水进行再创作,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明朝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中说:“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把自然山水的精华浓缩为小巧、精致、浪漫的山水写意园林。

11.秦汉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池为_____、三山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太液池; 方丈; 蓬莱; 瀛洲

【解析】汉武帝在秦旧苑上林苑基础上,加以扩建。建章宫是上林苑十二宫之一,其西北部开凿大池,名为太液池,仿效秦始皇的做法,在太液池中堆砌三个岛屿,象征东海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山。后来,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12.《一家言》又名_____,其作者是著名的造园家_____。

【答案】《笠翁一家言文集》; 李渔

【解析】《一家言》全称《笠翁一家言文集》,是李渔的杂文集,其中包括了赋、序、跋、书信等多种文体的作品。《闲情偶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闲情偶寄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物古玩、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李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平生漫游四方、遍览各地名园胜景。

13.中国四大名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颐和园; 避暑山庄; 拙政园; 留园

【解析】中国四大名园为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另有江南四大名园和苏州四大名园的提法。江南四大名园包括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无锡寄畅园。苏州四大名园为: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留园。

14.中国古典园林按照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分_____和_____。

【答案】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解析】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

①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以同时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同时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相对较小范围之内,造园手法十分丰富多彩,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一个典型;

②天然山水园,一般是建立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含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小的可以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的环境圈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利用原始的动植物,再配以人工繁育的花木鸟兽和建筑营构,基址的原始地貌因势利导来做适当的调整、改造和加工。

15.中国园林常以植物题材作为景点的命名,如承德避暑山庄以松树为景点名的是_____,拙政园中以海棠为景点名的是_____。

【答案】松鹤斋; 海棠春坞

16.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_____类型。

【答案】离宫御园

【解析】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离宫苑囿,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憧区。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