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999影视理论专硕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考研内部复习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虚拟现实
【答案】虚拟现实(VirtualReafity ,简称VR ,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2. “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答案】“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是说服性传播活动中的传播方式之一。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之际,通常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称为“一面提示”。“一面提示”能够对己方观点做集中阐述,论旨明快,简洁易懂,但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使说服对象产生心理抵抗; 另一种是在提示己方一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一式提示对立一力的观点或不利十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不”。由十给对立观点以发言机会,“两面提不”给人1种“公平”感,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但由于同时提示对立双方的观点,论旨变得比较复杂,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反而容易造成为对方做宣传的结果。
3. 电子空间
【答案】借用吉布森关于电子空间的概念:电子空}, ll}是一种全球联网的、电脑支持的、多维的、人工的或虚拟的现实。在这种现实里,每台电脑就仿佛是扇打开的窗,人们所看到或者听到的事物既不是物质的事物,也不是物质的事物的影像,而是由数据或者纯信息构成的事物形式上的特征和行为。按照现今普遍的用法,电子空间(cyberspace )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它囊括了万维网、互联网、电子邮递名录、讨论区和论坛、聊天室、多人交互式游戏以及电子邮件。
4. 刺激一反应理论
【答案】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认为大众媒介发出的信息能轻而易举让观众接受,这种理论被形象地称之为“枪弹理论”或“皮下注射理论”。“刺激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果强大的信念是该理论形成的基础。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任凭传播内容摆布,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因此,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5. 信息
【答案】信息是指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陈述。对接受者而言,它是预先未知的事理,
具有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因此,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信息还具各以下特点:①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②扩缩性; ③组合性; ④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⑤相对性。
二、简答题
6. 传播制度中的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1)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
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
①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与每个社会成员发生了越来越直接的联系。
②现实的媒介垄断使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在资本主义的排他性私人占有制下,一般民众接近和使用传播媒介的机会越来越少。
民主参与理论正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在民主参与理论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学者J.A. 巴隆的《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B.H. 巴格迪坎的《传播媒介的垄断》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2)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
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它的主要观点,具体如下:
①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和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③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④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7. 关十受众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的理解。
【答案】1960年,美国学者克拉伯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归纳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方面。三个方面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像保护受众的三道防线,从外到内环绕受众,抵御负面信息。
(1)选择性接触,又称选择性注意,是指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活动之际,并不是不加区别地对待任何媒介和内容,而是更倾向于接触与自己的既有立场、观点、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媒介或内容加以接触,而有意无意地回避那些与自己既有倾向相左的媒介或内容。选择性接触行为更容易在强化受众既有立场和态度的方向上起作用,而不是导致它们的改变。这个概念由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中最早提出。
(2)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总要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接触到的信息做出独特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