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清华大学621国际新闻传播综合考试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 认知不和谐理论 【答案】认知不和谐理论即cognitivedissonancetheory ,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是所有一致性理论中最具概括性的理论; 研究任何认知之间的关系; 费斯廷格认为,“单独考虑知识的两个要素,如果根据一个要素可以得出另一个要素的对立面,这两个要素便处于不和谐的关系中。” 2. 拟态环境 【答案】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 )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井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大众传播形成的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不仅使得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即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3.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又称知晓权、了解权、获知权、知的权利等,从广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在这个意义上,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从狄义卜讲,是指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4. 群体动力学 【答案】群体动力学(groupdynami (5)是指对人们在群体中行为的科学研究。群体动力学(groupdynami (5)又称“团体动力学”,试图通过对群体现象的动态分析发现其一般规律的理论。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的是其创始人K 勒温。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应用场理论研究群体、群体活动的过程、群体行为的动力,则称为群体动力学。其做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群体动力学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即群体动力学。 5. 数字鸿沟

【答案】“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在英文里面,数字鸿沟大多数时间统称“DigitalDivide" ,也时也称为“DigitalGap ”或者“DigitalDivision" ,本意是数字差距或者数字分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顾问Dannisi 指出,数字鸿沟实际上表现为一种创造财富能力的

差距。

6. 中国报刊的“喉舌”功能说(历史变迁)

【答案】“喉舌”功能说是说明报刊或其他新闻媒介作用的比喻。主要指报刊是党、政府、人民或读者的耳目,既起着沟通信息的作用,又发挥检测环境的功能,同时还能引导舆论。这一形象性提法来自西方。(1)在我国最早提出喉舌观的是梁启超,他在此马克思观的基础上,提出“耳目”论观点的。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其通塞而己。血脉不通则病,消息不通则陋。卜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 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 若无报纸,则比邻之事不知,是“有耳目而无耳目”; 上下之情不通,“则有而无也”; 无耳目,无,是为废疚; 所以要维新政治,扶持国体,首先就得创办报纸,“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2)1929年《党的生活》出版启事中说:“《党的生活》与其他刊物的区别,不仅在于要讨论党内的问题,更在于它是一般党员的喉舌。" (3)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4月1日《致读者》中说:“报纸的杠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延安解放日报1942年9月22日社论《党与党报》中说:“报纸是党的喉舌,是这一巨大集体的喉舌。”

7. 动机

【答案】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动机为名词,在作为动词时则多称作“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里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是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8. 信宿

【答案】在传播学中,信宿指的是传输信息的归宿,其作用是将复原(解码)的原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信源、信宿和信道是信息传播的三大要素。信源是信息的发源地; 信道即传递信息带的通道,是信源和信宿之间联系的纽带。

9. 互文性

【答案】“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是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即在一个文本之内引用、融入、指涉其他文本。互文性的提出扩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深化了人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诞生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文本理沦,己经大大突破了理论研究和可操作性批评术语的范围,它以其对文学传统的包容性、对文学研究视野的可拓展性,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写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注重将外在的影响和力量文本化,一切语境无论是政治的、历史的,或社会的、心理的都变成了互文本,这样文本性代替了文学,互文性取代了传统,自主、自足的文学观念也随之被打破。互文性理论将解构主义的、新历史主义的,乃至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批评的合理因素都纳入了其体系之内,从而也使自身在0释上具有了多向度的可能。

10.马歇尔·麦克卢汉

【答案】麦克卢汉是加拿大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他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夕、“先驱”和“先知”。他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著名的传播学理论有“地球村’夕、“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现实,被传播和科技界认作“IT 时代的先知”。

11.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

【答案】洗牌作弊法是指通过对事实或谬误、例证或干扰物,以及合理陈述或不合理陈述的选择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