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知识(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知识(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 2
2017年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知识(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 10
2017年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知识(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 18
2017年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知识(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 24
2017年南昌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知识(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汉语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 30
一、名词解释
1. 同形词
【答案】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且意义没有关联的词语。包括依据不同的意义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由十形借造成的表不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 由十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 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同形词主要分为两类,即同形同音词和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例如现代汉语中
,的“牢狱”的“牢”和“牢固”的“牢”“年老”的“老”和“老远”的“老”。同形异音词是指
拼写相同,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如:minute (n. 分钟)和minute (adj. 微小的)。
2. 兼类词
【答案】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A 和B 两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兼类词。汉语里兼类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经历”; 一种是名词与形容词的兼类词,比如“错误”; 还有一种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讨厌”。词语的兼类是一种词语活用现象,兼类只是就词的静态形式而言,一旦词汇进入具体的语境,它的词类也就确定了下来。
3. 音位
【答案】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
,一出来的。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 ”
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
[mai][mA]
前后差别的[a][A]。在汉语普通话中[a][A]
此同属于一类。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4. 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5.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
,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有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因
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6.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a]语的[P]
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7. 复合词
【答案】复合词是指由不同的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这类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形式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和主谓式几种类型。
,英,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同一
二、简答题
8. 简述句末点号同语气的关系。
【答案】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示陈述语气要用句号,表示疑问语气要用问号,表示感叹语气要用叹号。但是,语气有四大类,句末点号只有三个,两者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句子的祈使语气与句末点号是一对二的关系,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可用句号。
9. 分析下面各组的原句和改句,说明它们属于哪种句式变换,再指出改句的修辞效果。
A. 原句: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诵。
改句:苏轼有名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久为人所传诵。
B. 原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气太热,要多喝开水,等会来了咸菜要猛吃。告诉他: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砂土倒干净,要不走到家就会打泡的! 还告诉他: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改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热要多喝开水,等会儿来了咸菜要猛吃; 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沙土倒干净,要不到家会打泡的; 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答案】(1)A 组
①因为原句引用了苏轼全诗作为同位语,宾语“诗“前成分过长,形成了结构拖沓,使得第一分句表意支离。
②改句将全诗作为的宾语,将“诗“这一陈述提前,主题鲜明,简化了原句形式,语句通畅。
(2)B 组
①原句由带双宾语的三个单句构成,由“告诉他”组成了一个句群。多次重复的“告诉他”,“还告诉他”,有语句重复的之嫌,但也形成了“关切”“担忧”的表达效果。
②改句将告诉的具体内容变为并列的三个分句,用分号隔开,语义上用时间分割,从天热到下班到睡觉前,叙述更加精炼,但少了主观情感色彩,更侧重于客观情形的表述。
10.汉语也有表示“复数”的概念,通过哪些手段表达。
【答案】在汉语中可通过以下手段中表示“复数”的概念:
(1)名词性的指人成分(包括词和短语)+们。例如孩子们、小张们、老师和同学们。“们”还可出现在表示动物的成分后,例如狐狸们、老鼠和狮子们,日常表达中几乎不用。
(2)数词(>1)+量词+名词。这种方法既可用于指人,又可用于指物,如:两个人,八头羊。
(3)有些量词,可以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形成具有复数义的名词。如“一匹马”中的“匹”
,类似的词还有车是用来修饰“马”的,把“匹”放在“马”后就形成了复数意义的词语“马匹”
辆、船只、书本、纸张等。
(4)在表示群体意义的定位语素(如,类、群、众)前后添上适当的成分,也可以形成复数名词。例如,鸟类,人群,羊群,观众。
(5)重叠法。我们见的最多的是单音节量词通过“AA" “一AA ”形式来表达。例如个个,件件,一个个,一件件。
(6)连词“和”或“与”
表示复数概念还可以用连词“和”或“与”连接两个或多个名词。如“老师和学生”、“我、你和他”等。
(7)句法层面的复数意义表达方式
①定语。表示数量含义的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可使名词表达复数义。例如许多/很多/不少人。
②状语。范围副词(如都、全、一齐)作状语修饰动词,可使与动词对应的名词有复数义。例如“孩子都在大声地说话。”这里的“孩子”至少两个。
③谓语。汉语中存在一类动词,它们本身就蕴含着需要多个主体的含义,它们作谓语就会提示与动词相对应的名词是复数。这类动词有聚集、散落、商量等。在句子“老师聚集在办公室里。”中,与聚集相对应的名词必然是复数义。
④补语。表示复数义的成分作补语,也有提示相对应的成分是复数的作用。例如羊死了不少,书扔得到处都是。
11.比较下列各例的原文和改文,从辞格运用上谈谈为什么改文好。
①原文:几只木船从下游上来,帆篷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
改文:几只木船从下游上来,帆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
(刘白羽《长江三日》)
②原文:四周的人挤得紧紧,皇帝要避没法避,想要蹲下来,缩做刺渭似的一团,也办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