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汉语知识(同等学力加试)之现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义项

【答案】义项是指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它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这里借用来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一个词几个义项,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别的义项不适用,因此它们存在一种互补关系。义项可以分为基本义和转义,前者是基本的、常用的义项; 后者是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2. 音位变体

【答案】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 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3. 双关

【答案】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又称谐声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 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4.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a]语的[P]

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5. 惯用语

【答案】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含义简明生动形象,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比如“走过场”“敲边鼓”“放空炮”等。

,英,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同一

6. 半自由语素

【答案】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

7. 连读变调

【答案】连续变调是指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读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主要有上声字的变调、轻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儿化的变调等。如两个上声连用时的变调情况,“领导”是两个上声连用的现象,前一个音素“领”由“214”变调为“35”。

二、简答题

8. 举例说明语素与汉字的关系。

【答案】汉语语素的语音形式是音节,书面形式是汉字。汉字和语素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一对应关系

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意义,或者表示几个意义,而这几个意义是联系得起来的,

,这是一个语素同一个汉字的关系。比如“工”可以有“工人”、“工作”、“工程”等多个意义。

(2)一对多的关系

①一个音节写成不同的汉字,但只表示同样的意义,这就是一个语素同几个异体字的关系。例如“村”和“郁”。

②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表示几个意义,而这些意义是联系不起来的,这是几个语素同一个汉字的关系。比如“公”既可以表示“雄性的”又可以表示“与‘私’相对”。

③不同的音节写成同一个汉字,表示不同的意义,这就是几个语素同一个多音多义字的关系。

,读h áng 时表示“行列”比如“行”读x íng 时表示“行走”。

9. 句式选择的总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句式选择首先原则即根据不同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和言语交际的表达目的; 选择表达效果最佳的句式。同时兼顾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内容的协调统一等。

10.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张钮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有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

②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③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④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⑤敌人已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

⑥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的是地方

【答案】①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

②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谓语改作“都是优秀选手”。

③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改为“许多”。

④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⑤“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做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进发”,或“去瓦窑堡”。

⑥文艺作品的词语用的是地方自然是好不是坏,因此应该删去多余的“好坏”,把“的”字移到“语言”的前面。也可以将其替换为“好的文艺作品语言”。

11.分析上题诗句每个字的字音结构,画一个表将声母、韵头、韵腹、韵尾、调类与调值六项填入表内。调值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或画曲线,或记数码)

【答案】

12.有人把连用、兼用、套用的综合运用形式叫“混用”,你有什么看法?

【答案】辞格的综合运用是个复杂的问题。从复杂的修辞现象中进一步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辞格的连用、兼用、套用三种基本形式,它们各有其特点和表达效果,应该各立门户。但有时候它们会有交叉现象,或在连用中有兼用,或在套用中有连用等,这种错综运用,有人又称“汇

,是有道理的。用”。不管是那种形式,通称“辞格的综合运用”“分析”与“综合”相对应说,也

很明确。“混用”的说法,笼统模糊,不必用此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