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8政府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8政府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一) ... 2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8政府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二) ... 8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8政府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三) . 14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8政府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四) . 19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8政府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五) . 24

一、概念辨析题

1. 政治领导与政治决策

【答案】政治领导是指,政府、政党、政治集团以及政治领袖等政治管理主体运用权力和权威,通过对政治管理客体施加政治影响力,确立社会政治生活的性质和目的,实现与政治统治相关的原则和方向的过程。政治领导在政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形式上表现为政治领导人的活动。从政治领导行为的角度讲,政治管理可以被看作是国家政权对社会公众政治生活的根本性问题的权威指导过程。

政治决策是指政府或政党等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指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抉择的过程。政治决策具有如下特征:它是对公共政治生活所作的抉择,涉及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公共性),它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政权组织及与其相关的个人和组织(权威性),它的结果决定政治管理的整个实施过程(指导性),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普遍服从并执行(强制性)。

(1)二者的相同点是:

①都与国家权力有关,都体现为对国家权力的掌握和运用。

②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有效运行和长期稳定。

③都涉及国家和公共领域而非私人领域的事务。

(2)不同点是:

①针对的对象有所区别。政治领导主要针对政治管理客体施加政治领导力。政治决策主要针对的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政治决策是政治领导的对象之一。

②运行方式不同。政治领导卞要给予的是宏观上的权威性指导。政治决策主要涉及具体的运行过程和步骤,是落实政治领导的关键所在。

二、简答题

2. 如何评价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评价政体的标准?

【答案】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以后,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的斗争在政体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激烈。因此,许多近代思想家在批判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更加注意对政体问题的研究,并深入地探讨了政体的划分标准。主要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布丹提出以国家主权的归属即主权者的人数和行使权力的方式来区分政体;

(2)17世纪的英国思想家洛克则以立法权行使者的多寡区分了民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君主政体;

(3)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鸡是近代对政体问题做过最深入研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根

据的是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哪些人手中以及他们对待法律的态度。

他们提出的分类标准,总的说来只是继承和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基本分类原则是一致的,理论上共同的根本缺陷就在于不是在区分国体的基础上对政体进行分类,混淆了国体与政体的区别。

3.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作过多方面的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是: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与人们从价值、事实、活动等方面确定政治的含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按照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论,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确定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认为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作为集中体现经济关系的政治关系,在现实内容和社会力量的对比和互动中,首先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或者说,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关系中的主导关系是阶级关系。作为社会政治关系基础的经济关系及其社会群体形态的阶级关系,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首先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和利益关系,同时也体现着其他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下人阶级以. 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是发展生产力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如同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国家总的来说还只是以集中的形式反映了支配着生产的阶级的经济需要”③。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④。而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⑤。国家和国家政权,就其内容来讲,是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是一种从不可解决的社会矛盾中产生,居于社会之上,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特殊力量。因此,认为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间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实际上是指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就此而言,认为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认为政治的根本

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着其客观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政治是一门科学”。人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刻认识政治的本质,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运筹自如,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义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4. 两党制的特征。

【答案】(1)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对峙制”。它主要是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由于两大政党往往势均力敌,在竞选过程中激烈角逐、你争我夺,而且在竞选以后,执政党和在野党也相互对峙,不断攻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又称为“两党竞争制”或“两党对峙制”。

(2)两党制的主要特征

①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事实上,在实行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除了轮流执政的两大政党以外,往往还存在着其他若干小党,不过,由于其政治力量弱小,因而不可能作为主要政党单独执政,而只能以其他方式和途径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政治生活。

②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本质上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地位服务的。资产阶级两党不仅代表了不同的资本集团,而且常常以其政策上的差异代表着统治人民的“两手办法”。因此,所谓两党轮流执政,不过是统治的两手办法的交替使用。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又是资产阶级欺骗人民的手段。人们在两大政党之间作出的选择,不过是选择资产阶级的不同统治手段,而并不能触动资本统治的本质。

③政党之间的差距不大。主要政党在基本观点和政治纲领上极为类似,彼此之问在对政府的基本形式和公共政策的一般方向上有共识,当一个政党取代另一个政党执掌政权的时候,在政府政策上也没有剧烈的改变。然而它们之间也不是全然一致,选民仍然有选择的余地。

5. 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理论与无政府主义国家消亡理论的区别分析。

【答案】(1)马克思主义国家消亡论,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自行消亡,而并非指所有国家都可以自行消亡。因此,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是国家消亡的唯一道路。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暴力推翻剥削阶级国家以后,先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并实现由有国家向无国家的过渡; 而无政府主义主张用暴力推翻剥削阶级国家以后,不要任何阶级的专政,一步跨入无国家的社会自治。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国家消亡和阶级的消灭是密切联系的。阶级消灭是国家消亡的基本前提,国家消亡是阶级消灭的必然结果。按马克思主义观点,国家消亡的条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使国家逐步消亡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