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中生完美主义倾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初中生 完美主义 心理健康

  摘要

    完美主义是一种力求尽善尽美并伴有批判性自我评估倾向的人格特质,是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人格因素,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完美人格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然而,当个体过度追求高标准而不顾消极后果时,就出现了临床完美主义,导致情绪(如抑郁)、认知(如注意损伤)、社会(如社会隔离)、身体(如失眠)和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考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现有研究结果证实,完美主义会阻碍抑郁、自杀、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怖、强迫症、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饮食障碍、身体障碍和精神病等心理障碍的成功治疗,它对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极为不利。青少年的自我期许较高,再加上周围群体的过度关注和过高要求,极易使青少年的完美主义倾向畸形增强。而且青少年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以周围群体的标准作为导向,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对自我的消极性评价,增加心理压力,从而造成自我谴责、失落、逃避、悲观无助等现象。文献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倾向是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初中生完美主义倾向的表现和特点,进一步探讨完美主义倾向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并制定系统、有效的教育策略,本研究采用佛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问卷(FMP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平顶山市金世纪中学、育才中学、湛河区北渡镇中学和叶县遵化乡第二中学等城乡学校的478名初中生进行了测评分析。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FMPS用于初中生完美主义研究的可行性;(2)初中生完美主义心理倾向的特点;(3)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4)初中生完美主义心理倾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5)初中生完美主义倾向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FMPS信效度分析结果证实,经修订的FMPS可以用于初中生的完美主义心理倾向研究。2.纵向对比表明,初中生完美主义倾向程度低于高中生,但高于大学生。初中生FMPS总均分为3.01±0.54,其中,个人标准的因子均分为3.11±0.71;关心犯错的因子均分为2.76±0.74;行动怀疑的因子均分为2.71±0.83;父母期待的因子均分为3.36±0.83;父母批评的因子均分为2.35±0.83;组织条理的因子均分为3.90±0.75。组织条理的因子均分最高,父母批评的因子均分最低。3.以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为变量考察完美主义倾向得知:女生的组织条理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初一学生在个人标准和关心犯错得分显著高于初三学生;非独生子女在关心犯错、行动怀疑、父母期待、父母批评得分和总均分都显著高于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初中生在关心犯错、行动怀疑、父母批评方面得分高于来自城市的初中生;4.以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为变量考察心理健康状况得知:女生在恐怖方面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恐怖因子得分存在随年级增长而下降的倾向;非独生子女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总分、总均分方面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农村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城市学生。5.完美主义可以区分为健康的完美主义与不健康的完美主义,健康的完美主义包括个人标准、父母期望、关心犯错和组织条理,而不健康的完美主义包括关心犯错、父母期望、父母批评和怀疑行动。6.只有当完美主义倾向达到较高程度时才容易导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分析表明,较高完美主义倾向的初中生心理问题较严重,完美主义维度中的个人标准、关心犯错、行动怀疑、父母期待和父母批评均与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相关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关心犯错、个人标准和行动怀疑三个完美主义倾向的因素进入回归方程,联合解释方差达到了17.1%,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预测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