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观察
【答案】观察是指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
它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观察有所不同,它要求观察者的活动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要求观察者对所观察到的事实做出实质性的和规律性的解释。
按照观察中研究者所处的位置或所采取的角色,可以将观察区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同样,也可以根据观察地点的不同将观察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还可以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将其区分为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
2. 轴心式编码
【答案】轴心式编码是从一组初步的主题或初步的概念开始。在这种方式中,研究者更为注重的是主题,而不是资料,即研究者的头脑中带着基本的或初步的编码主题去看待资料,阅读资料。在这样做的过程中,研究者也会产生出新的观点、思想,或添加新的编码,并在分析过程中不断将各种观点、主题组织起来,同时识别作为轴心的关键概念。
轴心式编码的作用有:①着重于发现和建立类别之间的各种联系,包括因果关系、时间关系、语义关系等。在轴心式编码过程中,研究者思考原因和结果、阶段和过程,并寻找将它们聚合在一起的类别或概念。②刺激对概念与主题间联系的思考,同时它也提出新的问题。它既可以提示放弃某些主题或是更深入地探讨另一些主题。③加强证据与概念间的连接。通过多种不同的例子作为经验证据,使得主题与经验资料间的连接得到加强。
3. 市场调查
【答案】市场调查是指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等所进行的调查。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普及的。
4. 雪球抽样
【答案】雪球抽样是一种极特殊的抽样方法。当无法了解总体的情况时,或者说总体中的元素无法接近时,可以从总体中少数成员人手,对他们进行调查,向他们询问还知道哪些符合条件的人; 再去找那些人并询问他们知道哪些符合条件的人。
例如,“城市中的高收入人群”,这个群体的成员很难接触,可以先拿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成员下手,再经过他去识别、发现其他高收入的人。如同滚雪球一样,可以找到越来越多具有相同性质的群体成员。如果总体不大,有时用不了几次就会接近饱和状况,即后访问的人再介绍的都是
己经访问过的人。
5. 正式访谈
【答案】正式访谈是无结构访谈的一种,是指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正式访谈通常需要按事先拟好的提纲进行,这种提纲中列出了一些根据研究文献和研究者个人经验认为应该了解的各种方面的问题。但提纲通常只起到某种提示作用,访谈的实际进程仍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6. 小概率原理
【答案】小概率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可能出现”的原理,它是假设检验所依据的理论。如果现实的情况恰恰是在一次观察中小概率事件出现了,就应该怀疑和否定该事件的概率未必很小,即认为该事件本身不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而是一种大概率事件。这正是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7. 描述性报告
【答案】描述性报告着重于对所研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描述,这种描述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研究资料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某一现象的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从撰写要求来看,描述性报告首先强调内容的广泛和详细,要求尽可能面面俱到。同时,它还十分看重描述的清晰性和全面性,力图给人以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8. 邮寄填答法
【答案】邮寄填答法的一般做法是:研究者把印制好的问卷装入信封,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待被调查者填答后再将问卷寄回调查机构或调查者。在寄给被调查者问卷时,一般应该同时附上已写好回邮地址和收信人(或收信单位)、且贴好足够邮资的信封,以便于被调查者将填答好的问卷顺利寄回。
邮寄填答法的优点如下:
(1)可以省掉访问员的报酬和旅费(这意味着同样多的经费可以甩来调查更多的对象);
(2)不受空问距离和障碍的限制,几乎没有它调查不到的地方。
(3)特别地省时、省力、省钱。可以说,邮寄填答法是调查研究中最方便、最便宜、代价最小的资料收集方法。
邮寄填答法的缺点如下:
(1)它需要有调查对象的地址甚至姓名。然而,对于许多调查研究来说,并不存在一份现成的和完整的总体成员的名单,因此,邮寄调查的样本往往无法抽取,问卷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寄。
(2)问卷的回收率难以保证。
二、思考与实践
9. 抽样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抽样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以下方面:
(1)目的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方案设计时,要以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和研究的目标为依据。以研究的问题为出发点,从最有利于研究资料的获取,以及最符合研究的目的等因素来考虑抽样方案和抽样方法的设计。
(2)可测性原则,是指抽样设计能够从样本自身计算出有效的估计值或者抽样变动的近似值。在研究中通常用标准误来表示。这是统计推断必需的基础,是样本结果与未知的总体值之间客观的、科学的桥梁。通常,只有概率样本在客观上才是可测的,即概率样本可以计算出有效的估计值或抽样变动的近似值。但是,概率抽样也并不自动保证可测性。比如,从一个具有周期性变化的总体中选出一个系统样本,就不能保证这种可测性。
(3)可行性原则,是指研究者所设计的抽样方案必须在实践中切实可行。它意味着研究者所设计的方案能够预料实际抽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设计了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由于在理论上设计抽样方案和在实际中执行这一方案是两码事,因而可行性是抽样设计的一条重要标准。
(4)经济性原则,主要是指抽样方案的设计要与研究的可得资源相适应。这种资源主要包括研究的经费、时间、人力等等。
由于这四条标准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甚至会相互冲突,因而在实际设计中,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研究者很难设计出一个在上述四个原则上同时达到最大值的抽样方案。在更多的情况下,实际的抽样设计就成为研究者在这四条标准中进行取舍和保持平衡的过程。比如说,如果要加强抽样方案的可测性,研究者就应该尽可能加大样本的容量; 然而在这样做的时候,却同时又意味着增加抽样所需的资源。这就使得抽样设计的经济性原则进一步减弱。相对而言,这四条标准中,目的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是首要的,抽样设计要服务于研究的目标,这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基本目的; 而可行性则是设计方案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研究者应该在优先考虑这两条标准的基础上,去进一步提高方案的可测性,同时减少方案所需的资源。
10.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是什么意思? 这种可行性与重要性、创新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1)研究课题的可行性
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①主观限制是指研究者自身条件方面的限制。
它包括研究者在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组织能力、操作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甚至还包括研究者的性别、年龄、语言、体力等等纯粹生理因素方面的限制。
②客观限制是指进行一项研究时受到的外在环境或条件的限制。
如研究时问不够、研究经费不足、有关文献资料不能取得,所涉及的对象、单位和部门不能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合作,研究问题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令,或者违反社会伦理道德,或者与被研究者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相违背等等,都是导致一项研究课题无法进行的客观障碍。
(2)可行性与重要性、创新性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