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807社会学原理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阶层性贫困
【答案】阶层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在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产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
2. 安全阀机制(刘易斯·科塞)
【答案】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即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它也是科塞用以证明冲突具有正力能的有力例证。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
3. 常人方法学
【答案】本土方法论,又称常人方法学、俗民方法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它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
4. 代差
【答案】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代差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代差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代差是社会文化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是下一代对上一代文化的扬弃。对代差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代差两方中的任何一方,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6.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
【答案】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
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称“文化堕距”。
7. 《社会理论的基础》
【答案】《社会理论的基础》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的主要著作。这本书被认为是帕森斯所著《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是回应社会系统是如何行动这一核心问题的,为理性选择理论学派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本书共分为五编,从最基本的人的行动和关系谈起一直论述到复杂的社会行动的数学分析,是当前社会学和社会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为社会学在今后数十年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书中充分意识到重建社会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力图使书中内容满足这一要求。
8. 社会政策
【答案】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价值性、政治性、原则性、强制性、时代性、可行性和具体性等性质。
二、简答题
9. 试分析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
【答案】(1)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原因
①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在今天的城市里,儿童从小就被送到了托儿所、幼儿园,以后又上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主要是接受次级群体的教育。这与传统社会中初级群体功能有较大差别。
②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大众传媒的发展、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人们之间的交往日趋带有短暂性、问接性和功利性的特点。
③在农村中的村落已有解体的趋势,城市中的“邻居”成了纯粹地理上的概念。
(2)现代社会初级群体衰落的影响
从初级群体的正负功能来看,初级群体日渐衰落对社会生活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a. 这种衰落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
b. 初级群体的衰落,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
c. 初级群体的衰落与初级关系的淡化,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正式分工及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②消极影响
a. 初级群体的衰落削弱了社会支持网络;
b. 初级群体的衰落也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
c. 初级群体的衰落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了人们的感情生活,人们的情感等精神需要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这成为现代社会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10.简述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的关系。
【答案】(1)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的联系: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来说,社会关系是通过社会行动和社会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人们在某一社会生活(社会活动)领域中进行多次交往,进而形成某种较为固定的交往模式,这就是社会关系。这样看来,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是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只有在社会交往(相互的社会行动)中才能形成。同样,当一定的社会关系形成之后,它就会对人们的社会行动产生规范的作用,即社会关系为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相互作用提供了“模本”。可以说,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有强烈的依存关系:社会关系以社会行动为内容,社会行动以社会关系为形式; 没有社会行动的社会关系和不受社会关系指导的社会行动都是不可理解的。这也就是说,将社会行动与社会关系分离开来只是某种研究的需要。
(2)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的区别:
①社会关系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元素,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社会关系不是指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它是社会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联系。社会关系是从更加概括和抽象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的行为模式,比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等。
②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韦伯区别了社会行动的类型,力图说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理性化过程。
1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如何正确认识?
【答案】(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应从三个方面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应当把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视角并将之结合起来,选取他们共同关心的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②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不能把学科中某一学派的理论观点和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当作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
③学科的研究对象应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研究对象。所以,我们把社会学研究对象界定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如何解释人日过程?
【答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人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