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塘沽协定》
【答案】《塘沽协定》是南京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军于1933年5月31日在塘沽签定的“九一八事变”后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划定冀东为非武装区,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日军撤至长城线,实际上默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及热河的占领,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2. 清末新政
【答案】清末新政是1901~1905年清政府推行的改革。1901年1月29日,清廷颁布“变法”上谕。4月21日,成立了以奕勖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主持“新政”事宜。新政期间,颁布了一系列上谕,主要内容有:①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②停止捐纳实官,裁汰各衙门胥吏差役;③裁汰绿营防勇,编练新军;废弃旧式武科,停止乡会试及各省岁考,广设学堂;奖励工商业;④准满汉通婚等。练兵筹饷是新政的中心内容。清末新政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改革思想和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深入。
3. 东西文化论战
【答案】东西文化论战是指五四运动前后关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特点、性质及相互关系问题的思想学术论争,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讨论主要集中于比较东西文化优劣、东西文化能否调和及东西文化如何结合的实践问题。这场大论争尽管无法解决提出的所有问题,但争论本身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科学与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作出了贡献。
4. 东北易帜
【答案】东北易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的事件。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和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5. 黄海海战
【答案】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进行的海上决战,也称大东沟之役。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双方展开激战,清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率官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5艘沉毁,6艘受伤,死伤官兵约800余人,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日本舰队5艘受重伤,官兵死伤300余人,
也遭到沉重打击。此后李鸿章避战求和,下令退守威海卫,使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6. 会党
【答案】会党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民间秘密会社的总称。在此之前,天地会、哥老会等通称“会”,自兴中会与天地会首领联络后,始称“会党”。主要特点有:①会党除有反清复明的121号外,组织上还实行家长式领导,首领由大首领加封,一切唯首领之命是从;②组织成员以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游民无产者为主体;③有很强的地方性; ④采取秘密方式进行活动等特征。会党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7. 四联总处
【答案】四联总处是指1939年9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纲要》规定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家银行合组的负责办理政府战时与金融、经济政策有关的各项特种业务的联合办事处。办事处设理事会,主席由蒋介石亲自担任,由各银行总裁、董事长和财政部、经济部的代表组成。下设战时金融委员会、战时经济委员会,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和秘书处。四联总处统制了全国货币的发行、贴放、汇兑和物价调整等。
8. “协定关税”
【答案】协定关税是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对等的优惠,就是片面的协定关税,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协定关税,就属于后一种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的协定关税,是从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始的。
9. 遵义会议
【答案】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0.国会请愿同志会
【答案】国会请愿同志会是辛亥革命前立宪派组织的立宪团体。1909年各省谘议局成立后,立宪派人士以合法身份发起全国性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朝廷速开国会和速设责任内阁。1910年1月孙洪伊等人在北京组织起“国会请愿同志会”,通告各省设立分会,推选代表入京请愿。清政府被迫允许缩短“预备立宪”期限,同时下令遣散各地请愿代表。
二、论述题
11.戊戌变法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政治改良运动和救亡运动,是由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封建制度的沉重压迫下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形势下发起的,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一个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变法运动发动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及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变法的目的是要改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标志着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3)变法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制度挑战,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新学,猛烈冲击了封建主义旧学,促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到了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作用。
12.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④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等。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势力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
②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在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