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828人文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证主义方法论

【答案】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2. 消费者行为

【答案】在狭义上消费者行为是指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在广义上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索取,使用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3. 大都市区

【答案】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4. 循环经济的3R 原则

【答案】循环经济的3R 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三种原则的简称。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它是防止和减少污染最基础的途径; 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 再循环是把废弃物品返回工厂,作为原材料融入到新产品生产之中。

5. 刺激扩散

【答案】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例如,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土著人,因温度低无法经营农业,只靠狩猎为生。后受南部草原上驯养牛、羊的刺激,开始驯化只能在当地生存的驯鹿,结果获得成功,当地土著人就由狩猎转向放牧驯鹿为生。

6. 人地关系图式

【答案】人地关系图式是斯宾塞和托马斯在《文化地理学概论》中提出的。该图式展现的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的模式。该图式包括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和技术等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六对联系带,每对联系带义都受到另两个要素的影响,因此,该图式反应出的系统具有复杂的关系。这四个要素组成人地关系的基础,缺一不可。

二、简答题

7. 简述尼日利亚一刚果语系的主要语族及其分布

【答案】尼日利亚一刚果语系又可分为5个亚语族。

(1)大西洋亚语族包括塞内加尔的沃洛夫语,几内亚、塞内加尔和马里的富拉尼语,马里、几内亚的曼丁戈语,马里、尼日尔的桑海语。

(2)沃尔特亚语族主要是布基纳法索的莫西语。

(3)儿内亚亚语包括范围西起利比里亚东到尼日利亚的儿内亚湾一带。西部以阿肯语为主,东部以约鲁巴语为主。

(4)豪萨亚语族主要是豪萨语,分布于尼日利亚北部及其附近地区。

(5)班图亚语族其所包括的语言有尼日利亚东部的蒂夫语,喀麦隆和加蓬的芳语,刚果的刚果语、林加拉语、卢巴语,安哥拉的姆本杜语,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斯瓦希里语,赞比亚的本巴语,津巴布韦的绍纳语,莫桑比克的马库阿语,南非的祖鲁语。

8. 举例说明语言传播现象

【答案】语言传播是复杂的、缓慢的、取代的。它有外延性、连续性、层序性、符合性、竞争性、演化性、阶层性。以英语的产生和发展为例。

英语起源于五世纪,居住于丹麦、德国北部的日耳曼人部族。英国的大不列颠岛,最早是外来伊比利亚人带去的伊比利亚语,到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人进入该岛,取代了伊比利亚人,也取代了伊比利亚语。到公元5世纪,日德兰半岛来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所形成的英语取代了凯尔特语。之后,英语取代了凯尔特语,占据了大不列颠岛,

近代,随着大英帝国的发展,英国人向其殖民地大量移民,向国外扩散。如英国人在美洲殖民,开始在大西洋的沿海地区,随着人数的增加,对印地安人采取驱赶、屠杀的办法缩小印地安人的居住地区与语言区,扩大英国人殖民范围与英语区。

从1607年,英国人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登陆建立殖民地和1620年“五月花号”移民到达马萨诸塞洲以后,在约300年内,英语就从大西洋岸扩散到太平洋岸。在美国除少数孤立的保留地居住着印地安人和使用印地安语言外,基本都使用英语,其面积等于英国本国的38倍,使用英语的人数也等于英国的4.5倍。而且英语还扩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地,成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特点。

【答案】(1)世界贸易不断扩大、世界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

①世界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②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场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的世界体系。 ③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

(2)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差异明显

经济全球化过程在地区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占份额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3)国际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国际水平分工占有主导地位,打破了自然条件的局限,形成了高度发展的全球分工体系。 (4)经济全球化呈现多极化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以亚太、西欧为中心的多极化格局。亚太、西欧地区一体化组织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提高,拉美、非洲一体化也有较大的发展。

10.对国家权利的要素与实力进行分析。

【答案】(1)国家权利要素

①领土空间

a.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是一国战略地位和安全战略的基本前提,交通地理位置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地理因素,由国家间陆地接壤决定的国防地理位置对一国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

b. 领土面积

领土规模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组成要素,领土规模往往决定着国家权力的其他影响要素。②自然资源

是相对稳定的国家权力因素,一国能掌握和控制的资源数量,成为衡量其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③人口规模

人口是创造国家权力的物质工具,是保证国家权力的能动要素。人口数量的多少决定着一国在世界的权力地位。人口规模与人口素质、资源数量、经济技术水平及政府能力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对国家权力的作用。

④经济水平

国家权力最重要组成要素,是国家权力的标志。经济水平是一国建设现代化国防及进行现代化战争的根本保证。战争对武器装备的消耗和对社会财富的破坏,决定了胜利往往属于最后仍有财源的一方。

⑤军事力量

是国家实力要素中最具强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