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新闻理论新编部分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_4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

【答案】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相对应的概念。所谓“新闻报道的倾向性”, 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新闻时所持的立场和观点。每家新闻机构, 每个新闻工作者, 在报道新闻时都要站在一定的立场上, 通过精心选择新闻事实、报道角度和确定报道形式传播时机来表达自己的主观倾向和立场观点。

2. 舆论引导

【答案】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其中, 引导舆论, 在这四种作用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是现代报刊、广播电视的最主要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国家, 报纸、广播电视是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舆论工具。正确引导舆论, 坚持党的宣传思想战线极其重要。正确引导舆论, 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通过有力的宣传和思想动员, 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基本路线上来。如果不能用正确的、健康的舆论去占领新闻阵地, 而是任其按商品交换关系发展, 那么其后果, 轻则会使报纸、广播电视节目流于媚俗, 严重则会出现错误的政治导向。

3. 喉舌论

【答案】喉舌一论是说明报刊或其他新闻媒介作用的比喻, 主要是指报刊是党、政府、人民或读者的耳日喉舌, 既起着沟通信息的作用, 又发挥检测环境的功能, 同时还能引导舆论。这一形象性提法来自西方。早在19世纪初, 资产阶级报人都纷纷以国民的耳目喉舌自居。马克思也认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 是社会的捍卫者, 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 是无处不在的耳目, 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在我国, 最早提出喉舌观的是梁启超,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论文《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他强调报刊的作用是“通上下”。将报刊的职能定性于与政治的关系, 肇始于这篇文章。

4. 自发作用方式

【答案】自发作用的核心含义是, 不管新闻传播主体、收受主体是否意识到新闻传播规律的存在和作用, 是否自觉按照新闻传播规律进行新闻传受活动, 他们的行为都要受到新闻传播规律的支配。只要有新闻传播活动存在, 就有新闻传播规律存在, 就有自发的作用存在。

5. 新媒体

【答案】新媒体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据的融合媒体。互联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崛起于90年代, 兴旺于新世纪。互联网具有人类传播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6. 魔弹论

【答案】魔弹论又称“枪弹理论”、“皮下注射理论”或“刺激一反应理论”。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受心理学中机械的“刺激一反应”论(S-R )的影响, 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 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早期的传播学者认为, 受众在“刺激一反应理论”机制作用下仟凭传播内容摆布, 只要把价值、思想与信息直接“注射”到每个被动的、原子式的受众个体身上, 便可产生一种直接的、不经任何中介环节的效果, 因此, 媒介效果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 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二、简答题

7. 舆论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作为社会意识的舆论, 具有和其他意识形态相区别的特征。舆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舆论不是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

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道德、科学、艺术、宗教等, 都有自己的特定反映对象, 都是以社会存在的某一特定的方面或特定的领域作为自己的反映对象。

舆论依存在社会问题或事态上, 依存在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意见之中, 随着社会问题或事态的发生而出现, 随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意见的活动而运动, 并随着问题的解决, 事态的平息而转移或隐没。

(2)舆论一般是对有争议的问题, 也就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而生发的。

(3)在阶级社会中, 舆论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人们的思想状况基本上是受他所处的物质利益地位所决定的。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们对事态大致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封建社会中, 封建统治者与农民, 在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侵略者和被侵略者等等, 当涉及各自的根本利益时, 是不可能有共同的舆论。

(4)现阶段, 舆论仍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舆论的这一特征, 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这是由舆论的内容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