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新闻理论新编部分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_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创新扩散理论
【答案】创新扩散理论是指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对新技术、新观念推广所发挥的作用的理论。1973年, 美国传播学家罗杰斯和休梅克在《创新的传播》一书中对“创新扩散”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说法:①知晓一一个体意识到创新的存在, 并对创新的功能有所了解。②劝服一一个体对创新形成一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③决策一一个体从事于导致对采纳或拒绝创新作出选择的行动。④证实一一个体谋求加强他已作出的创新决策。西方学者一般认为, 大众传播在“知晓”、“劝服”两个阶段可以发挥相当的影响力; 而对“决策’, 、“证实”的影响力很小。所以, 为了推广新技术、新观念, 必须把大众传媒和亲身劝服结合起来。
2. 新闻述评
【答案】新闻述评是新闻和评论的杂交, 夹叙夹议、边叙边评。它把一个新闻事件的起因, 在‘段时间内的发展J 清况加以综述, 在综述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 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记者来信、采访札记也属于新闻述评。18. 纯新闻L 西南大学2007年研」答:纯新闻(StraightNewsReport )又称客观性报道, 指迅速地报道在一个短时间里发生了什么, 向读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纯粹事实。一般用倒金字塔结构来写。它是西方各国报纸常用的新闻表现形式。
3. 传闻
【答案】传闻是指舆论的一种畸形表现形态, 是非正常状态下舆论现象。由于信息没有及时沟通, 就会出现这种一、_, y , 、}mJ清况。传四又rumor )一ortance (重要性)Xambiguity (模糊度)criticalability (批判能力)。重要性*模糊度是指事情越重要, 同时相关的信息越不清晰, 传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公众的批判能力越强, 传闻的传布越少。
4. 新闻建构理论
【答案】新闻建构理论是从“拟态环境”的概念中转化过来的。新闻建构理论认为, 受众头脑中的
现实世界就是大众传媒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建构出来的。这种建构出来的现实世界并不是虚构的, 在微观层面上, 每一条新闻可能都是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但新闻报道把某些事实凸显出来, 遮蔽某些事实, 从而来完成建构。新闻建构是各种力量和各种意识形态博弈的结果。与拟态环境理论相比, 新闻建构理论更强调新闻建构者的自觉意识。
5. 传播形态的新闻
【答案】人们通常所说的新闻, 是指处于传播形态的新闻, 即处于传播中的、本质上以意识形式存在的新闻。传播形态的新闻, 是对本源形态新闻的反映, 是对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的再现, 或者说是对自然性新闻信息的人工记录。传播形态的新闻是本源态新闻经过传播者编码化、符号化的精神产物。
6. 新闻传播效果的多种界定
【答案】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 这里的传播效果, 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二、简答题
7. 新闻工作者应当在哪些方面提高业务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答案】新闻工作者应当注意在以下方面提高业务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1)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
新闻工作的特殊规律要求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在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现实生活中迅速而又准确地判断出哪些事实具有新闻价值, 能够构成新闻。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 要善于对事物变动的状态、过程、发展的趋势及其内含的本质, 作出正确的政治判断和科学的预见。
提高政治判断力和加强新闻敏感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具备一定的政治判断力, 在政治上敏感的人, 才能迅速、果断、正确地在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中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信息。新闻工作者应当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增强自己的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 以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
(2)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
新闻工作的天职就是及时、准确地把新近发生的各种新闻信息报道给读者。新闻工作者称得上是最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 必须善于同各种人打交道, 这是他们的一项基本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