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916勘查地球物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双变质带
【答案】双变质带是指由大体同一时代的一个高P/T变质带和一个较低P/T比变质带组成。他们互相平行沿大陆边缘延伸,其间通常有一个巨大的断裂带将二者分开,高P/T变质带位于大洋一侧,代表了古海沟带; 较低P/T比变质带为低P/T型或中P/T型或一者的混合,代表了一个古岛弧带。
2. 层流
【答案】层流是指层流是流体的一种流动状态,它作层状的流动。流体在管内低速流动时呈现为层流,其质点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作平滑直线运动。流体的流速在管中心处最大,其近壁处最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之比等于0.5。
3. 冰川的积累区
【答案】冰川的积累区是指冰川积累冰川物质补给来源在冰川上的堆积区。大气固态降水(雪、雹、霜、雾淞)、吹雪、雪崩雪以及以液态或固态形式保持在雪、粒雪或冰面的降水,都是冰川物质的补给来源。它们在积累区主要在冬半年堆积,堆积的数量以年纯积累量表示。当其大于蒸发、融化和其它消耗时,冰川规模则扩大,反之,即缩小。
4. 接触变质作用
【答案】接触变质作用与岩浆岩体的侵入作用有关,一般情况下,岩体的体积越大,所能提供给围岩的热源也越充足,因此形成的接触变质带也越宽。小的岩体、岩脉,其接触变质带不过几米到几十米,大岩基的接触变质带有时可以达到几千米。接触带的宽度还有赖于侵入体的深度,深成侵入作用中岩浆冷却较慢,所形成的接触变质带也较宽,反之则较窄。
5. 枕状构造
【答案】枕状构造是指水底喷发的基性熔岩或从陆地流入海中的基性熔岩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构造。熔岩多呈枕状椭球体,也有球状、柱状者,岩枕一般底面较平,顶面上凸呈枕状,其大小不一,直径通常几厘米到几米,以1~2米为多。
6. 包气带
【答案】包气带是指岩石空隙未被地下水充满的地带。是大气水和地表水同地下水发生联系并进行水分交换的地带,它是岩土颗粒、水、空气三者同时存在的一个复杂系统。包气带具有吸
收水分、保持水分和传递水分的能力。
7. 紊流
【答案】紊流是指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或称为片糖; 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 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扰流或紊流。
8. 片状构造
【答案】片状构造是指岩石重结晶程度高,面理由肉眼可识别的(粒径>0.1 mm)的片、板、针、柱状矿物连续定向排列而成。岩石较易沿面理裂开,但裂开面平整程度比千枚状构造差。
9. 古生物
【答案】古生物是指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古生物(三叶虫)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
二、简答题
10.黄土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答案】黄土是不成层的护拇沉积物,其颗粒大小介于粘土与细砂之间,呈浅黄色或黄褐色,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现在一般认为主要是由风沉积的,常为钙质并往往含贝壳、骨骼和哺乳动物的牙齿以及碳酸钙结核,有时也含氧化铁结核而形成可大量贮水的优质土壤。黄土的特征主要有以下5点:
(1)多孔性
黄土主要是由极小的粉状颗粒所组成的,在干燥、半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它们相互之间结合得很不密切,一般用肉眼就可以看到。
(2)垂直节理发育
当深厚的黄土层沿垂直节理劈开后,就形成了陡峻壮观的黄土崖壁。
(3)层理不明显
黄土的崖壁经过不断的雨水淋洗后,使表层黄土成泥糊状,从外观来看,就再也看不清层理了。
(4)透水性较强
(5)沉陷性
黄土具有独特的沉陷性质,这是任何其他岩石较少有的。
11.试比较地下水的剥蚀、搬运及沉积等作用与地表水有什么不同?
【答案】(1)地下水
①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类型位置流向补给分布深度和水质潜水(重力水)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从高处流向低处雨水和地表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埋藏浅,易开采,易污染承压水(自流水)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潜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埋藏深,水质好,流量稳定
②地下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凝结水:在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很少,主要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凝结渗入地下。原生水: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数量很少
(2)地表水
地表水由经年累月自然的降水和下雪累积而成,并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经由蒸发消逝,以及渗流至地下。
然任何地表水系统的自然水来源仅来自于该集水区的降水,但仍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此系统中的总水量多寡。这些因素包括了湖泊、湿地、水库的蓄水量、土壤的渗流性、此集水区中地表径流之特性。人类活动对这些特性有着重大的影响。人类为了增加存水量而兴建水库,为了减少存水量而放光湿地的水分。人类的开垦活动以及兴建沟渠则增加径流的水量与强度。
12.何谓化石? 形成化石的条件有那些? 化石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化石
化石是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或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2)化石形成条件
①生物自身条件一具有硬体、个体丰富
②生物死亡后应被迅速掩埋
③埋藏于化学或生物沉积物中
④成岩作用应是压实作用较小,且未经历严重的重结晶作用
(3)研究意义
①探索生命的起源,研究生物进化;
,研究地史演化; ②推断相对年代(地质年代)
③推断古地理,古气候。
13.深海沉积物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水深超过200 m的海洋水域都称为深海,包括了大陆坡、大陆坡脚和大洋盆地等。由于现代海洋勘探技术的限制,深海沉积物的观测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深海沉积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沉积物的物源及成分,各种沉积物在全球大洋中有自己优势的分布范围。大洋沉积物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
(1)陆源碎屑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