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916勘查地球物理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山岳冰川
【答案】山岳冰川发生于高山或雪线以上的雪原中,由冰川主流和它的分支流组成整个高山冰川系统。当冰层沿山岳向下移动,越过雪线继续向下时,其流动情形与河流相似,故亦称为冰河,我国青藏高原分布有众多的山岳冰川。
2. 向源侵蚀
【答案】向源侵蚀是指因下蚀作用使河谷向源头方向伸长的过程。河流通过向源侵蚀增加了河谷长度,减小了河床纵坡降,使分水岭缩小。由于各条河流的水量,河源地面坡度、岩性及其构造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各河流向源侵蚀速度不同。
3. 古登堡面
【答案】古登堡面是1914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其中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后来证实这里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人们将这个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
4. 基座阶地
【答案】基座阶地是指谷底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即为河流阶地。其中阶地上部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阶地。
5. 岩墙
【答案】岩墙是指厚度稳定,近于直立的不协调侵入体,长为宽的几十倍甚至几千倍,厚度一般为几十厘米到几十米。岩墙是由岩浆沿张裂隙惯入而形成的,在同一地区常形成由若干条岩墙平行分布或呈放射状分布的岩墙群。
6. 温泉
【答案】温泉是指从地下自然涌出的自然水,泉口温度显著地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而又低于
(等于)45度的地下水天然露头,并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的矿水。一般含有多种活性作用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矿化度,泉水温度常高于30℃以上。温矿泉可对以下疾病具有医疗作用。
7. 空隙率(度)
【答案】空隙率(度)是指岩石中的空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之比。一般在可溶性岩石中常见,如灰岩。空隙率越大,岩石能储存的地下水的空间就越多,的透水性越好,反之,空隙率越小,岩石能储存的地下水的空间就越少,岩石透水性越差。
8. 角峰
【答案】角峰是指当3个或3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冰斗,在刨蚀作用下不断后退,最后包围形成岩壁陡立的金字塔形山峰。由冰斗不断扩大和后退,使山坡受到显著刻蚀,两个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岭脊,便成为尖锐的刃脊。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便成了角峰。
9. 温差风化
【答案】温差风化是指由于温度变化,岩石反复膨胀和收缩,使岩石崩解的作用。岩石的热导性差,白天受太阳辐射表层升温快,产生膨胀; 夜间岩石表面降温快、收缩,从而产生垂直于岩石表面的微裂隙。
二、简答题
10.大雨过后最易发生哪些属性的块体运动? 为什么?
【答案】块体运动的表现形式因所涉及的块体的组成与结构、块体中水的含量及山坡的陡度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在一些块体运动中水起着重要作用。
(1)泥流
有水饱和的沉积物流,密度大,碎屑物在水中悬浮,碎屑颗粒很少接触和碰撞。其堆积体缺乏分选性。其沉积物中包含泥质物、砂和更粗的碎屑或石块。泥石流中稠度特大的似混凝土,稠度小的似泥浆水。泥石流可以从滑坡体或泥石滑体演变而成,也可以是浑浊的沟谷流水在流动中不断捕获谷坡上的松散沉积物后发展而成。它在暴雨后或火山爆发时最易发生。
(2)沉积物流
由沉积物(泥、粉砂、砂、石块等)与水,或沉积物、水与空气组成的运动性流体。在沉积物流中,水和水中的固体物质作为整体受到重力作用,然后同步运动。
(3)滑坡
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
11.如何区别张节理与剪节理?
【答案】节理是断裂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形式,有时也称为裂隙。根据节理形成的力学机制,又可以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1)张节理
张节理是岩石受到的拉张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张能力时所产生的破裂,因此,张节理的延伸方向通常与主张应力方向垂直。在剪应力的作用下,岩石中也会出现张节理,此种张节理大多呈雁列状成群出现。
(2)剪节理
剪节理是岩石受到的剪切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剪能力时所产生的破裂。一般情况下,岩石抗剪切的能力远远小于它的抗压能力,因此岩石在承受压应力的情况下往往先形成两组互相交叉的剪节理,也称为共轭剪切节理。实验表明,共轭剪节理的锐兔指示主压应力的方向。
12.干旱气候区与潮湿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有何异同点?
【答案】(1)潮湿区
潮湿区湖泊入湖河流多,水势大,碎屑物多,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甚至形成湖成三角洲平原。在化学沉积作用中,潮湿气候区雨量充沛,地表易溶的K , Na, 等易溶组分被流水带走; Ca. Mg, Al , Si, P等组成的难溶盐以离子和胶体形式搬运入湖并在一定条件下沉积。潮湿区的湖泊中生长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当大量低等生物尸体和湖泥一起堆积于湖底,经过厌氧细菌作用形成腐泥,掩埋后,经过成岩作用形成腐泥煤、油页岩和石油。
(2)干旱区
多为不泄水湖,湖水主要消耗在蒸发上,因此河流或地下水带来的盐分年复一年的积累在湖中,导致盐度增大,变成咸水湖或盐湖,
13.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答案】(1)地球形状的自然地理意义
①日地平均距离为14960×l0km ,可以将投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线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
②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暖的程度也按同样的方向降低,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植被、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
(2)地球大小的自然地理意义
①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②地球的巨大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为生物的生长,天气系统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③使温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同时减弱太阳的紫外辐射,保护人类及动植物健康。
4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