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18中外音乐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维也纳古典乐派

【答案】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活跃于维也纳一批德奥作曲家的总称,包括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创作的成熟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一脉相承,在继承欧洲专业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对音乐内容和形式的革新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作品堪称后世音乐的楷模,是18、19世纪之交的西方音乐高峰。

2. 迪费

【答案】15世纪勃良地乐派的代表作曲家,现存200多首作品,涉及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等体裁。弥撒曲《武装的人》开创了以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定旋律的先河; 经文歌多为等节奏经文歌,尚松多为爱情题材。迪费的音乐风格融合了“新艺术”的成就,启示了佛兰德乐派的创作。

3. 舒曼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写作大量钢琴小品套曲,如《童年情景》《狂欢节》《蝴蝶》等,都带有主观幻想因素; 艺术歌曲套曲《桃金娘》《诗人之恋》与作曲家的生活感受有关。还写有4部交响曲、协奏曲和室内乐等。

4. 正歌剧

【答案】严肃庄重的歌剧。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盛行于巴洛克时期至古典主义中期,题材高尚,采用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写作,演出于贵族府邸或公开歌剧院。意大利诗人和台本作

17~18世纪,家梅塔斯塔济奥是正歌剧主要的剧本作家,写作了27部台本,被作曲家们反复谱曲。

重要的正歌剧作曲家有A. 斯卡拉第、亨德尔和莫扎特。

5. 奥克冈

14首弥撒曲包括【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作曲家。作有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定

,后者如《任意调弥撒曲》; 经文歌确立了四声部规范,尚松多采用宫旋律弥撒”和“自由弥撒”

廷回旋诗形式。奥克冈在弥撒曲和经文歌中运用卡农技巧,是他独具匠心的地方。

6. 比才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作有歌剧《采珠人》《卡门》、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交响组曲《罗马》等。歌剧《卡门》以丰富的人物造型、浓郁的异国风十情调和出色的音乐写作风靡全世界。

二、简答题

7. “印象派艺术”的代表性的人物有哪些?

【答案】“印象派艺术”在众多艺术领域都有体现。

(1)印象画派(略)

(2)电影印象派(略)

(3)印象乐派

代表艺术家——德彪西

在德彪西的音乐作品中,视觉和味觉也被充分地调动了,正是印象主义特色的体现。《牧神午后》前奏曲、交响音画《夜曲》、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最重要的管弦乐作品,这些管弦乐曲在乐队的配器方面运用得独到精细,使得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充满了音响上的美感。《牧神午后》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第一个范例,其创作思路十分清晰,德彪西采用了精美的雾状网织体所造成的音响很好地表现了马拉美的诗篇。他的不同于浪漫主义的交响思维,为20世纪管弦乐的发展拓开了新的思路。

8. “奥尔加农”形成的原因、时间和地点。

【答案】9世纪后,格里高利圣咏中出现了“附加段”和“继叙咏”等形式,它们的意义不在于单纯地对圣咏进行修饰和扩展,而在于打破了圣咏音乐固有的模式,这个举措表明封闭的圣咏音乐是可以扩张发展的。为了追求和谐的声音,9世纪时在法国北部的教会学校里,人们把格里高利圣咏作为定旋律,在它的上方或者下方依附一条平行四度、五度或八度的旋律与它作对应,从此多声部复调音乐就产生了,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被人们称为“奥尔加农”(organum )。

9. 何谓罗马乐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案】(1)含义:

16世纪中叶,宗教音乐日益世俗化,天主教认为过于华丽繁复的音响破坏了人们虔诚的信仰,因此,规定举行弥撒时必须忠实地配以清晰的音乐,禁用一切世俗曲调。当时以罗马圣彼得教堂为中心,聚集了一批从事声乐复调创作的作曲家,他们形成了一个乐派,创作出一种受佛兰德斯

,乐派影响同时又具有安详性格的声乐复调音乐。这个乐派被称为“罗马乐派”(Roman School )

其代表人物是帕勒斯特里那。

(2)代表人物:

帕勒斯特里那(G.P.de Palestrina ,约1525~1594是一位宗教音乐天才,他把法国佛兰德斯乐派的复调音乐发展到顶峰,并以他的去世结束了这个辉煌的时代。他的作品包括:宗教音乐方面的105首弥撒曲、250余首经文歌、35首圣母颂歌以及其他的宗教性歌曲; 世俗音乐方面的83首牧歌。帕勒斯特里那一生最钟爱弥撒曲,他的弥撒曲既有四声部形式,也有六、八、九声部形式; 经文歌也是他喜爱的一种音乐体裁,作有四、六、八、九和十二声部的经文歌,其中以五声部的居多; 其贡献主要在合唱领域。他的音乐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各声部清晰,歌词不被复杂的声部掩盖,一般采用一字对一音的音节式处理。

②较少使用半音,不协和音的运用大都有准备,和弦运用以三和弦及其第一转位为主,低音

多为四、五度跳进,终止式时五度跳进尤为明显,音乐具有清澈宁静的特质。

③从整体而言,他的音乐虽较保守,但是它的冷静、清新与朴素,避免不谐和音的戏剧性碰撞和追求理性崇高境界的特点却成为罗马乐派风格的典范,他所创作的弥撒曲《马尔切里斯教皇弥撒曲》有力地证明了复调音乐能清楚唱出人们对上帝虔诚的爱,也因此奠定了他的大师地位。

10.简述拉威尔及其创作特征

【答案】(1)人物简介:

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法国作曲家。早年受夏布里埃和萨蒂等人的影响,并热衷于浪漫主义音乐。在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爪哇加美兰乐队的演奏和俄罗斯音乐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

(2)代表作品:

舞剧:《达芙妮斯与赫洛埃》《鹅妈妈》。

歌剧:《西班牙时光》。

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波莱罗》《圆舞曲》《鹅妈妈组曲》。

钢琴曲:《水的游戏》《镜》《小奏鸣曲》《在库普兰墓前》《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3)创作特征:

①音乐具有印象主义特征,追求明亮色彩和动力性节奏,旋律具有调式倾向,采用五声音阶、平行和弦和附加音的和弦,配器清晰,作品体裁短小。

②继承了传统音乐的风格。他的创作既具有印象主义风格,又继承了肖邦、李斯特、柏辽兹、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等人的优秀成果,甚至受到17、18世纪法国库普兰、拉莫精致典雅的美学趣味的影响。他丰富了管弦乐队的整体表现力,是世界公认的管弦乐大师,代表作《波莱罗》成为管弦乐配器手法的典范。

③重视吸收民间音乐的养分,如西班牙音乐,印尼、印度音乐的音调与节奏以及吉卜赛人狂放热情的音乐等,拉威尔将自由的乐思与古典的均衡形式,色彩性的音乐处理手法与朴素的民间音乐素材、异国情趣结合起来,形成寓有个性的音乐语言。

1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产生了哪些新的音乐形式,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10月31日的德国,随后波及整个欧洲,改革运动的领袖是马

,并用《圣经》的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他以“赎罪券”之事撰写了《95条论纲》

理据《因信称义》与罗马教皇使徒辩论,最终导致宗教改革,产生了新教。新教音乐与以往天主教音乐的不同,主要反映在用母语唱圣歌上,这些圣歌在不同的国家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在德国被称为众赞歌,在法国和瑞士被称为格律诗篇,在英国和瑞士则被称为礼拜乐和赞美歌。

(1)德国众赞歌(chorale ; kirchenlied )的特点:

①用德语代替拉丁语演唱。

②曲调来源于格里高利圣咏、新填词的俗乐和新创作的音乐。

③演唱的形式为管风琴伴奏的众人合唱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