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星海音乐学院807音乐学基础(中、西方音乐史三级)[专业硕士]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普罗科菲耶夫

【答案】前苏联作曲家。早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利亚多夫和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一战后旅居国外,创作与西方现代音乐广泛联系,返苏定居后,积极参与祖国音乐建设,音乐语言力求通俗明晰。创作丰富,代表作品有:歌剧《战争与和平》、《三桔之爱》,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及七部交响曲。

2. 《田园交响曲》

【答案】贝多芬创作的第六交响曲,作曲家意欲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亲自为每一乐章加上文字说明:

3. 曼海姆乐派

【答案】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Johan Stamitz , 1717~1757)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创作、演出,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被称为“曼海姆乐派”。他们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一行板一小步舞曲一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罗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在乐队编制E ,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

4. 利德

【答案】德语世俗声乐体裁利德始见于13世纪的恋诗歌手时代,15世纪后半叶,复调利德兴起,为三声部歌曲,旋律位于中声部或最低声部,15世纪复调利德的创作大师有伊萨克、芬克和森夫尔。16世纪中叶以后,德语利德受到意大利牧歌的影响,拉索和哈斯勒成功地将佛兰德音乐技法和意大利风格融合。

5. 《平均律钢琴曲集》

【答案】巴赫为键盘乐器而作的两套曲集,第一集1722年左右完成于克滕,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二集1740年左右在莱比锡汇集编纂。每集各有24首前奏曲和赋格,用遍24个大小调写作,

每一首前奏曲与赋格置于同一调性上,但主题间没有联系。前奏曲形式自由,赋格曲显示了巴赫卓绝的对位创作技艺。曲集证实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进一步确立了西方大小调式,是巴赫键盘作品的最高杰作。

二、简答题

6. 勃艮第乐派的形成过程、创作风格特点及代表人物。

(1)形成:

勃艮第公国11世纪时处于法国管辖之下,14世纪脱离法国,随后势力扩张,领土包括法围北部、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一带,约1477年,法国又占领了这块地域。勃艮第乐派形成、发展在1400~1450年间,当时勃艮第公国的王侯们对音乐的热爱,吸引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献身宫廷,

,重要的成就是确立了大型宗教于是形成了欧洲大陆最早的乐派。他们常用的音乐体裁是“尚松”

体裁“弥撒曲”五部分的常规写作形式,代表作曲家为杜费和班舒瓦。

(2)风格特点

①作品以三声部复调音乐为主,即固定低声部、中间对应声部和高声部。弥撒曲均为四声部复调作品,四声部自下而上为:低音对应声部、同定声部、高音对应声部和旋律声部。

②旋律和节奏的发展集中在高声部,假低音的技巧常被采用,即三度和六度平行进行。 ③兰迪尼终止式普遍出现。

④喜好世俗风格的尚松、宗教性的经文歌和弥撒曲体裁。

,班舒瓦(Gilles Binchois约1400~1460) (3)代表作曲家:杆费(G •Dufay , 约1400~1474)

①杜费:天主教神父,勃艮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涉猎当时各种世俗和宗教音乐体裁。在世俗方面涉及一些歌谣曲; 在宗教方面有大量的经文歌和弥撒曲,他的经文歌被人称为“来自天堂的乐声”。弥撒曲在音乐史上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次将世俗曲调运用到弥撒曲中; 第一次将经文歌四声部织体运用到弥撒曲中; 第一次在定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对位的低声部在弥撒曲中运用。

②班舒瓦:天主教神父,与杜费同为勃艮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年轻时从军,后效力于勃艮第王朝。在他简朴的音乐中,世俗音乐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三声部的尚松为代表,其高声部用人声,下两个声部为器乐伴奏,旋律性强,并呈现出三和弦轮廓。

【答案】

7. 简述蒂皮特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蒂皮特(M.Tippett , 1905~1998),是20世纪20年代后活跃在英国乐坛的重要作曲家。

(2)代表作品:

四部交响曲,《乐队的协奏曲》,钢琴与乐队《亨德尔主题变奏曲》,清唱剧《我们时代的孩子》,歌剧《仲夏的婚礼》等。

(3)艺术成就:

①注重社会性重大体裁,反映自由和胜利的渴望,表现在歌剧、清唱剧和交响曲等体裁中。

他的著名作品是清唱剧《我们时代的孩子》。

②他的音乐风格多样,既受16世纪英国作曲家的节奏和美国布鲁斯音乐旋律的影响,又受贝多芬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作品常采用不对称句法,大跳音程,复杂的节奏织体,四度叠置的和弦等形式,但结构是传统的,也常应用对位形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个性,并使他成为英国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

8. 简述诺诺及其艺术成就

(1)人物简介

路易吉·诺诺(Luigi Nono, 1924~1990),意大利作曲家。

(2)代表作品

歌剧《难以忍受的1960年》,朗诵、独唱和乐队的《加西哑. 洛尔卡墓志铭》,为独唱、合唱和乐队而作的《被打断的歌》,室内重奏曲《会战》,女高音、男高音和乐队的《生与爱之歌:站在广岛的桥上》等。

(3)艺术成就

①诺诺早期追随韦伯恩,后又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其作品为相关的政治和社会题材所支配。音乐既有“抗议”因素,表现为大量使用打击乐器及事先录制的音带,如《在森林的欢快生活》,又有典型的意大利抒情风格,如《生与爱之歌:站在广岛的桥上》。

②诺诺的音乐语言几乎涉及60、70年代各个不同流派和序列、电子、偶然、新音色、点描、音块、微分音、噪音音乐等20世纪新手法。他的最著名作品是1956年在科隆首演,揭露纳粹罪恶,为独唱、合唱和乐队而作的《被打断的歌》。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