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47中外音乐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杰作有:罗西尼的大歌剧作品《_____》、贝里尼的歌剧《_____》和多尼采蒂的半正歌剧《_____》。

【答案】威廉·退尔,诺尔玛,拉美摩尔的露契亚

【解析】《威廉·退尔》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两尼干19世纪,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诺尔玛》原为二幕正歌剧,也有编成四幕演出的,罗马尼编剧,

贝里尼谱曲。三幕歌剧《拉美摩尔的露契亚》三幕歌剧是多尼采蒂最有名的作品,属于半正歌剧。

2.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是柏辽兹受帕格尼尼委托写的一部_____(体裁),后改成交响曲,作品以英国诗人_____的长诗为蓝本,表现了当时青年的典型性格,用乐器_____来演奏代表哈罗尔德的固定旋律。

【答案】中提琴协奏曲; 拜伦; 中提琴

【解析】《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是柏辽兹受帕格尼尼委托写的一部中提琴协奏曲,后改成一部带中提琴的交响曲。以拜仑的长诗为兰本,哈罗尔德式的青年在当时有典型性:—既有对民主、民族革命的热情,又常常悲观失望,对生活感到厌倦。中提琴既演奏代表哈罗尔德的固定乐思,又是一种主导音色。

3. 拉赫玛尼诺夫晚年以帕格尼尼《随想曲》第24首主题写成的大型钢琴与乐队变奏曲《_____》是他最后的交响音乐杰作之一。

【答案】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解析】《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帕格尼尼小提琴《无伴奏随想曲》第24首、中世纪继叙咏“愤怒之日”以及他自己创作的一首优美旋律为主题加以变奏,由于“愤怒之日”的加入,音乐出现阴沉的气氛。

4. 电子音乐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具体音乐、_____和计算机音乐。巴黎、和米兰先后建立了电子音乐研究中心,德国作曲家_____创作的《电子音乐练习曲I&II》和法国作曲家布列兹创作的《电子之诗》是电子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

【答案】合成器音乐; 科降; 斯托克豪森

【解析】电子音乐是指不仅在演奏上,而且也在作曲上利用电子手段而形成的音乐,电子音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音乐、合成器音乐和计算机音乐。巴黎、科隆和米兰先后建立了电子音乐工作室。代表作品有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练习曲I&II》和法国作曲家的《电子之诗》。

5. 1829年,由作曲家_____指挥演出的巴赫《马太受难曲》,推动了欧洲巴赫研究的复兴。

【答案】门德尔松

【解析】门德尔松(1809~1847)是德国犹太裔作曲家,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有力地推动了巴赫音乐的复兴。 于1829年指挥演出巴赫《马太受难曲》

6. 在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作品中,第_____交响曲涉及“命运”主题,第_____交响曲被称为“悲怆”

【答案】四; 六

【解析】柴科夫斯基的的交响乐作品包括7部交响曲、4部管弦乐组曲、3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大提琴与乐队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和若干单乐章交响乐。其中《第四交响曲》中象征“命运”的动机数度侵入扫荡其他主题,加强了戏剧性因素和感情幅度,并使4个乐章的结构关系更加严密。《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旨在描写人

生的恐怖、绝望、失败、灭亡等,充满了悲观的情绪,而否定了一切肯定、享受人生的乐观情绪。

7.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主要创作体裁是_____和_____。

【答案】钢琴曲; 艺术歌曲

【解析】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音乐创作以简洁纯朴的抒情性乐曲为主,尤以钢琴曲和艺术歌曲居重要地位。代表作有《来自祖国》《a 小调钢琴协奏曲》等。

8. 古希腊时期集戏剧、诗歌、音乐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称为_____。

【答案】悲剧

【解析】古希腊时期集戏剧、诗歌、音乐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称为悲剧。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

9. 中世纪德国恋诗歌手时代始于12世纪,14世纪以后,恋诗歌手的传统由工匠艺人名歌手所继承,他们的诗歌采用“巴尔形式”构成,即诗歌的结构为_____形式。

【答案】AAB

,歌唱这邺歌曲的歌手【解析】12世纪德国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在德国被称为“恋歌”

,歌词的开始两行建立在同一旋律的反被称为“恋诗歌手”。他们的诗歌采用AAB 的“巴尔形式”

,新的旋律(b )配上新的歌词,类似于副歌。 复(aa )

10.《霍尔堡组曲》是作曲家_____为纪念17世纪的丹麦民族戏剧奠基人霍尔堡诞辰200周年而作的作品,采用了_____音乐风格写作。

【答案】格里格; 巴洛克

【解析】弦乐合奏《霍尔堡组曲》是格里格为了纪念诗人霍尔堡200周年诞辰而作,采用巴

罗克组曲的结构原则,包含前奏曲、萨拉班德、加沃特、旋律和里戈顿。

二、名词解释

11.游吟诗人

【答案】中世纪的贵族阶层诗人音乐家,发源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南部游吟诗人称为“特

,北部游吟诗人称为“特伦威尔”罗巴杜尔”。他们写作单声部世俗诗歌,内容常是爱情、时事评

判和英雄史诗,运用田园恋歌、破晓歌、挽歌、维勒莱、回旋歌、叙事歌等体裁写作。德国的游吟诗人称为“恋诗歌手”

12.拉威尔

【答案】法国作曲家和钢琴家。与德彪西同为二十世纪法国音乐的代表,创作受到西班牙民间音乐和俄罗斯乐派的影响,和声与曲式在传统基础上富于个性,配器技法炉火纯青。代表作有芭蕾舞剧《达芙妮与克罗埃》,管弦乐曲《西班牙狂想曲》,钢琴曲《水之嬉戏》等。

13.古典协奏曲

【答案】盛行于欧洲18世纪的协奏曲类型,主要指由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作品,独奏乐器多为小提琴和键盘乐器,也有为两件乐器写作的协奏曲,如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和钢琴协奏曲。莫扎特为各类管、弦乐器写作了50多部协奏曲,并且在承袭巴罗克协奏曲形式的基础上,完善了沿用至今的古典协奏曲的结构形式:运用奏鸣曲式三乐章套曲结构,第一乐章为双

,第二乐章为抒情慢速乐章,终曲乐章呈示部的奏鸣曲式,结尾有供演奏家即兴炫技的“华彩段”

轻快明朗。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独奏乐器和乐队的关系和谐均衡,始终保持平等关系,古典协奏曲在他的创作臻于成熟。

14.意大利序曲

【答案】意大利歌剧作曲家A. 斯卡拉第干1680年前后创立的序曲,常置干声乐戏剧之前,

,由“快—慢—快”三段组成,是交响曲的直接前身。 作为器乐序奏,称为“辛弗尼亚”

15.颂歌

【答案】颂歌是为重大仪式写作的诗歌,以华美的合唱形式演唱,格律较为自由,唱时伴有舞蹈和乐器演奏。分为太阳神颂歌和酒神颂歌两种,前者用于赞美太阳神,用基萨拉琴伴奏,后者是在酒神节上演唱的狂野的歌舞,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是悲剧的前身。创作合唱颂歌的诗人有阿尔克曼和品达罗斯。

16.曼海姆乐派

【答案】曼海姆乐派是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当时曼海姆宫廷的公爵特别热爱音乐,组建起欧洲最优秀的管弦乐队,使曼海姆成为当时德国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一批来自奥地利和波希米亚,以约翰·斯塔米茨(Johan Stamitz , 1717~1757)为首的音乐家们一起